2018年健康资讯阅读量再创新高,达335.8亿,平均每日阅读量接近1亿,同期热度超过世界杯;90后养生成热点,他们偏爱枸杞和生姜;一线城市用户更关注健康内容;癌症热度不减,连续两年位居“十大最受关注的疾病”榜首。

11月21日,由今日头条、生命时报联合主办,鲁南制药特别赞助,丁香医生特别支持的“2018算数健康大会”上, 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同时,会上,今日头条公布了致力于打造健康内容精品化的激励措施——“清风计划”。国家卫健委新媒体平台“健康中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生命时报等21家机构、媒体,以及陈静瑜、范志红等10位专家成为“清风计划”首批战略合作伙伴,将强强联合共同为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助力健康中国。“清风计划”由著名演员周海媚担任形象大使。

本次大会还特设医疗、营养健身、心理三大分论坛,公布了“2018金处方奖”,发布了相关细分领域的内容大数据,并由“陈庆华大夫”“朱毅” “邱医生说 ” “张德芬”等大V从内容生产、新媒体运营、商业变现等维度分享独家秘笈。

健康资讯阅读量4年增6倍,热度超世界杯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公布的数据显示,今日头条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数据显示,健康资讯阅读量高达336亿,比去年增加了近100亿,增长率为38.8%。而与2015年的47亿相比,则增长了6倍。由此可见,近年来用户对健康的关注度之高,健康知识消费增长之快。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根据今年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较2015年的10.25%增长了 3.93个百分点。我们可以看到,健康资讯消费与健康素养呈现同步增长趋势。”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表示。

从热度上看,健康资讯甚至超过全球欢腾的世界杯。持续一个月的世界杯期间,今日头条世界杯的阅读数为31.5亿,健康资讯则为42.1亿。而从总量看,用户对健康资讯的消费相当于一年享受了8次世界杯级狂欢。

在用户的互动行为中,“收藏数”以4.8亿居首,远高于分享、点赞和评论的数量。例如《注意了!这6种药物在香港和国外都是禁用的,国内却当成常备药!》一文就被14.2万人收藏。优质的健康内容干货收藏后会被用户持续消费,用来纠正错误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90后养生偏好枸杞和生姜,一线城市更关注健康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90后养生成为热门现象。他们一个保温杯、泡点枸杞的形象,可能并非调侃。数据显示,在30岁以下年龄组“十大最受关注的养生热词”中,枸杞位居第4位,前3个关键词分别为血管、血糖、高血压,后5个关键词依次为泡脚、生姜、肠胃、养肝、尿酸、补肾。90后对生姜的偏爱,可能与生姜常出现在治脱发的偏方中有关。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在解读数据时还表示,在“全民养生热”中, 40岁成为健康关注度的分水岭,年龄越大对养生的关注程度越高。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从用户地域分布来看,一线城市更关注健康内容,上海、北京、天津位列前3。性别方面,女性对健康的热衷度远超男性。女性性别指数TGI为151,接近男性(83)的两倍。“我们知道,在全球有个普遍现象,一般都是女性比男性长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与疾病防控效果乃至寿命之间都存在相关性。”苏婧如此解读道。

“医生”成年度热词黑马,低头族易患疾病上榜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出乎意料的是,今年“医生”以21.6亿的阅读量,杀出重围成为“黑马”,荣登年度健康热词榜首,紧随其后的依次为食物、癌症、肝脏、糖尿病、患者、营养、高血压、中医、疾病。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相关数据表明,“好医生”、“抢救”、“奇迹”等与“医生”关联度很高,以正向为主。今年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全社会向1100多万医护人员致敬。仅今日头条与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师协会联合搭建的#为医者点赞#话题,阅读量就高达10亿,讨论量达9.8万。此外,与医生群体有关的热门事件也在拉高流量。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目前,我国乃至全球均面临着沉重的慢性病负担。今日头条国人健康大数据充分印证了这点,今年“十大最受关注的疾病”均为慢性病。和去年一样,癌症位列第一,阅读量高达10.5亿,甚至超过2015年全年阅读量的1/5。这可能与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李咏、师胜杰、臧天朔等明星因癌去世引发关注有关。其他9种疾病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肝病、胃病、颈椎病、高血脂、艾滋病、便秘、冠心病、肾病。无疑,数据不仅反映出慢性病群体的庞大,也表明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而颈椎病的上榜,也反映出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尤其是近年持续热议的“低头族”。

百万大V军团诞生,视频类占比超过图文

来自今日头条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有4.7万个账号在这里播种健康,是2017年的两倍多、2015年的11.5倍。2018年10月,健康类账号总粉丝数高达7.1亿,不到一年整整增加了4亿。其中,220位创作者拥有10万以上的粉丝。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表示,今日头条健康内容的生产特征与新媒体时代特性相吻合。

洪绯说,一是内容创业时代,自媒体类健康账号增速迅猛。该类账号占比超过七成,为2015年的16倍;机构健康类账号次之,为2015年的12.7倍。二是视频生产更受欢迎。视频类健康内容占比45.0%(其中小视频占10.12%,视频占34.85%),超过图文的29.42%。另有数据显示,在抖音上,生活健康类短视频播放量每月已超过百亿。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变化是,现在平台上的六大体裁已经打通,头条创作者可以选择短图文、小视频、问答、短视频、文章、直播进行全体裁创作,多点触达粉丝,与粉丝积极互动。目前,健康领域已诞生数十位百万大V。其中,“陈庆华大夫”、“耳科赵医生”、“儿科医生鲍秀兰”等,粉丝数更在200万左右。

拥有超过200万粉丝的“陈庆华大夫”2017年5月入驻今日头条。在主题为“名医IP打造说明书”的医疗分论坛上,她分享道:“我当时第一个目标是1万粉丝。如果说有什么技巧,我想就是尽量不去故弄玄虚。要写大家能看懂的知识点,写大家能共鸣的悲欢离合,我始终告诉自己,写的科普别人看不懂、记不住就是浪费功夫,就是耍流氓。”

在今日头条,除了原创内容分成、平台签约等收入外,创作者基于优质内容的变现途径也越来越丰富。仅以头条小店为例,数据显示,近半年,健康领域有约100名创作者开通头条小店,实现了共计1500万的销售额。

激励计划公布,强强联合打造健康内容精品化

事实上,类似上述百万大V的医生IP打造将成为今日头条重要发力方向。

2018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新鲜出炉,90后养生都看啥?

一直以来,有一种神奇的存在叫“爸妈的朋友圈”,它们被鱼龙混杂的健康信息占据,造就了一篇篇10万+阅读神话。面对健康资讯需求旺盛与健康信息良莠不齐并存的现状,为去浊扬清,今日头条发布激励计划——“清风计划”。

今日头条泛生活中心运营总监李秋萌表示,“清风计划”将用50亿流量扶持1万名健康领域优质创作者,全年投入1500万用于优质内容扶持及推广,并打造100名健康真相官。该计划主要包括科普内容精品化、医生IP打造、谣言狙击战三部分,希望打造内容趋向优质、流量回归原创、粉丝簇拥优秀创作者的良性科普生态。

首先,科普内容精品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上线新养生频道,该频道全部创作者经过加V认证,所有内容均经资深健康编辑二次人工审核;二是精耕细作不断优化丰富内容生产,健康频道将深入挖掘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保健、健身、心理等重要领域的优质创作者;三是高阅读量内容及时干预,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通过机器+人工双重审核机制,对高阅读量内容进行更为严格的把关,一旦发现低质账号、低质内容采取封号、禁言、打压等措施及时处理。

其次,“医生IP打造”为优质内容创作者带来新红利。医生是今日头条“10万创作者V计划”的重要创作群体,平台将通过智能推荐、智能社交、流量扶持等措施,帮助优秀创作者聚合粉丝,全面放大内容价值,丰富变现方式。比如打造海绵演讲健康真相官专场线下活动等,具体参与方式可持续关注“头条健康”官方账号。

再次,“谣言狙击战”重金悬赏优质辟谣内容。今日头条将推出辟谣作者签约计划,打造100名“健康真相官”,并给予流量扶持及丰富的现金激励政策。

注:性别指数TGI:关注健康资讯的用户性别TGI(目标群体指数)=关注健康资讯的各性别用户占比/头条平台各性别用户占比*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