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集军官、警察、僧人于一身的“大人物”散记

文/叶青松

写散记之前,我想先发四张对比强烈的图片。

第一张:房子。

前为独门独院豪华别墅,后为海拔4468米的寺庙。我采访的“大人物”,这两处都是他住的地方。以前,他住别墅;现在,他住寺庙。

第二张图片:“大人物”的工作住房内设。

大人物住的地方,前为军官排房,内有笔记本电脑。后为寺庙外边的修行洞,有一头名叫“渡众”的小狗在陪伴。

第三张图片:身份。

左上为国际军事观察员;右上为军官;左下为警察,右下为和尚(僧人)。照片上一看就明白,同一个人,但不同的是名字。前三张,名字叫曾拥军,后一张,名字叫僧果成。

第四张照片:我采访的“大人物”,集军官、警察、僧人于一身。

采访地址在海拔4468米的第二拉丝圣山。 01

我是从网上知道他的经历的。似乎是突然跳入眼帘的一个重要信息:

他叫僧果成,曾用名曾拥军,1969年10月生于江西省峡江县,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1989年9月考入解放军张家口通信学院本科队,先后任学员、副区队长。1989年考上军校本科的,其录取分数线,在当时,应当不低于后来的985、双一流以上院校的。通俗地讲,他是“高考状元”。

1993年7月毕业分配到浙江某部队。先后担任排长,参谋,通信连指导员,通信股长,团副参谋长。其间,随部队参加过很多重大活动。这个经历,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2003年考取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获工程硕士学位。

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参加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参加中级培训。(注,中级培训就是拟提拔团职干部的培训班,类似于地方参加省级以上党校培训班)

2006年7月考取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2007年上半年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参加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培训。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他任联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军事观察员。获二枚联合国和平勋章。

 2009年下半年转业在浙江省某市某区公安局。

2011年上半年,辞职,出家,当和尚!

网上介绍的这些经历之后,问这样一位曾经的高考佼佼者、军队优秀指挥员是怎么看破红尘的?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也想这样问的,但网上的回答,令人难以置信。于是,我有了采访他的想法。 02

经过努力,我终于联系上了他。

原来他有微信。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微信只能在海拔4468米的某个定位点上才能接收得到。

因此,我在微信上,先期与他有了初步的了解。

下面是交流实录。

我:你好!

僧果成:阿弥陀佛!

我:最近忙吗?

僧果成:每天一样,像机器人。

我:到你朋友圈看了一下,你很有思想。

僧果成:阿弥陀佛!

我:有缘分的话,我想,到你那里住几天,交流几天。

僧果成:我这里是青海玉树州囊谦县,海拔有点高。

我:这个没事。我自我介绍一下。你如果对军报和人民前线熟悉的话,应该听说过叶青松这个名字。

僧果成:我一个小毛毛虫样的人物。

我:你有一段特别时期的特别经历。一定有深刻内容,可能有整个时代中某些不为人道的内容。

僧果成:很平常啊!

我:怎么称呼你为好?

僧果成:果成就行!

我:好的。

僧果成:我因为一个公众号出名了,唉!几个月前,朋友帮我做了一个公众号,其中只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我的简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被一位警察发现了,重新编了一下,把我出家与当警察的辛苦联系了起来了。(因为转业后做过不到两年的警察),关注的人一下很多了。我让朋友把公众号注销了。你想看看吗?

我:我都看到了。

僧果成:您写的很多书,在部队时就看过!

我:看到你的简历,我觉得与你有缘。现在,我想写你。计划六月后,等天气暖和点,到你那里,与你交流。到时候,我带一套首任军长传奇的书,送你。请你指正!

僧果成:我们山上七八两个月最好。我闭关平时不见人,七八月份山上在法会,我出来。

我:好的。你今天拍照的地方,叫什么山名?与你闭关的地方近吗?

僧果成:我站在我闭关的地方拍前面,我住的地方海拔4468米。

我:没有具体地名吗?

僧果成:我身后的山叫第二拉丝圣山。

我:今天你发我的照片,就这一张?还有其他奇妙点的天象没有?如有,发几张来,在我朋友圈发一发。

僧果成:去年八月拍的。后面是第二拉丝圣山。以前有些相片,要慢慢找。

我:非常好。

僧果成:这个手机里图片不多。那是狗,像熊了!

我:以后,看到你感兴趣的东西,拍下来,发给我。我的朋友圈,人非常多。

僧果成:好的。

我:我发到朋友圈了,大家都说,景色绝美,神仙的日子。

僧果成:哈哈!这边的活佛说,汉人能在这山上住几天也不容易。海拔有些高了。

我:是吗?车能到吗?

僧果成:可以。

我:好的,到时候,我设法开车上来。

僧果成:欢迎!离西宁一千公里。

我:这就是缘分。希望早日我们能见面交流。藏地法号,是不是中国有名有姓有号有字的意思。比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的意思一样?

僧果成:噶玛是佛的事业的意思。蒋扬是文殊菩萨的意思。噶玛也就看出是藏传佛教四大派中的噶举派(也叫白教),也能知道是噶举派中噶玛噶举派(噶举又有八派)。现在住在尼泊尔的十七世大宝法王是这一派最大的法王。我感到,你是在帮助我。

我:一起探索未知世界。

僧果成:社科院有熟人吗?我想联系社科院的一位教授。

我:有什么需要?

僧果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老师,年轻时受钱学森委托,从道家和藏传佛教入手,研究人体生命科学三十余年。实践经验丰富。我想拜师。

我:我留意一下,从其他朋友处,联系联系,看能不能联系上。

僧果成:道家的辟谷,胎息,抗寒功比藏传佛教要简单一些。对人类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对了,我如何称呼你?

我:我姓叶,名青松。你称我老叶即可。

僧果成:名字我知道的。好的。谢谢老叶。

我:谢谢果成!我们非常愉悦的交流!期待早日见面!

03

一直拖到9月上旬,我和僧果成才见面。

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僧果成闭关。第二个原因是,僧果成出关之后,我又摊上了写剧本之事。

一直到9月10日,我从西宁到达玉树机场,见到僧果成到机场接我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真正交流实现了。

到达玉树机场,我还是作了预案的,在机场购买了4瓶氧气瓶带上,毕竟住到海拔4468米的地方。

一路奔去,无限风景如画,遇到惊喜多多,特别是上山时,第一次遇到独狼独行,从车前窜过去,实在兴奋。

僧成果也是第一次遇到狼,很兴奋,都一起拍照。

僧果成为了让我适应高原,路上多次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停车,下来让我走几步。

后来,我才明白。在海拔4000米行走,和电影在太空行走十分相似。这是我上山两天后,才体会到的。

那一天的头一天晚上,拉丝圣山下雪了。起床后,我用了近三个小时,去步行了三百米距离的高原。

我住的那幢房间,就是图上那个白色的第一房间。拍这张照片,只能步行300米外的斜对面的草坪上才能拍到。这是我上山第三天首次走这么远的路。

这里空气确实稀薄,步行十米左右,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下。真的像电视里的太空慢步一样。

到了第二拉丝圣山,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很多,这里没有电,这里没有信号,这里没有商品,一切都回归到原始社会。

采访就是在这样一个原始社会之中开始的。

采访之后,我真正弄清楚了僧果成的人生之路是怎么走成的了。他并非人们想像中的厌世,更非网上猜测的安置问题。而是,他走的这条路,是一笔需要大写特写的精彩之路。

这是一条什么路呢?他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呢?前哨午报公众号主编叶青松正在书写中,敬请读者朋友后续关注!

这里可以透露的是,有两个时间段,是他走上“苦行僧”这条路的关键时段。一,中级培训。时间是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参加中级培训。这段时间,人家在喝酒,他却读了许多佛教理论书籍。二,转业到安置公安上班的空档期,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了佛教中的第一位上师......

度娘是这样解说上师的。上师是指佛学的老师,是在寺院教育或佛学教育当中最权威、直接、无上的导师。因为他的慈悲高尚、智慧无上,因为他对佛弟子所传授的心法乃是最殊胜、最圆满、最上层的教育,所以称他为上师,或最无上的引导者。

曾拥军在上师的引导下,成为了僧果成,故事就这样开始......阿弥陀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