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正大天晴药业集团(CTTQ)共同主办发起的“CSCO-CTTQ生命之光” 血管靶向高峰论坛在重庆成功举行。血管靶向高峰论坛系列活动7月20日在长春举行了启动会,8月12日郑州举办第二站,此次为第三站,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标志着血管靶向高峰论坛系列活动会迈向程式化、成熟化。本次论坛吸引了超过300多名医生参加,大咖云集,现场学术气氛浓厚。

300多名医生参加“CSCO-CTTQ生命之光”重庆站

会议伊始,由李凯教授致开场辞。李凯教授表达了对国产抗血管药物安罗替尼的自豪,李教授回顾到,之前的替尼类药物,如吉非替尼、奥希替尼等都是国外产品,而且吉非替尼差点在临床阶段被淘汰,是中国的临床试验挽救了这个药物,虽然当时还不知道其仅仅是针对EGFR突变人群,所以该药又被称为是“上帝送给东方人的礼物”。

但对于一些晚期耐药肿瘤,一直希望有新的突破。以肺癌为例,其治疗指南只有一线与二线治疗方案,但二线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毋谈三线治疗了。而安罗替尼在肺癌三线治疗上的突破,让晚期肺癌的治疗束手无策的情况成为历史!OS延长3.3个月,这不仅是上帝送给中国人的礼物,也是中国送给全世界肿瘤病人的礼物。

李教授深情的提到,在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门口,写着“Making The History Of Cancer”,而中国的抗癌历史需要我们来书写,是我们中国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安罗替尼对于晚期耐药肿瘤的治疗已经是我们书写历史的开始,让我们继续加油,共同努力!

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周清华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东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升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曹培国教授、重庆市肿瘤医院王全教授共同主持,围绕血管靶向治疗的主题,从血管靶向学术前沿,血管靶向最新研究数据发布,个体化治疗三大板块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每个板块由两位行业资深教授主持开题,由相关研究的专家进行主题分享,四位特邀嘉宾对分享进行细化讨论,引发全体与会人员的思考与交流,为大家展示了一场医疗学术的思想盛宴。

开题:周清华教授,王东教授主持前沿动态板块

主题分享:江波教授《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进展》

云南省肿瘤医院江波教授分享了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进展。单抗类药物在治疗NSCLC有重要地位,贝伐珠单抗已经用于一线治疗方案,雷莫芦单抗主要应用于二线治疗方案,两者奠定了单抗类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在NSCLC的治疗地位。还有一类是小分子多靶点TKI,如尼达尼布,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类药物等同时靶向VEGF、PDGFR和FGFR等多条通路,欧盟已批准尼达尼布联合多西他赛用于肺腺癌二线治疗,国内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TKI也在研究,如阿帕替尼、呋喹替尼等。但以上两类治疗晚期NSCLC都需联合用药,而安罗替尼单药即可取得OS与PFS双阳性的结果。

另外,靶靶联合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如: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有活性EGFR突变,伴和不伴有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欧盟已批准联合用药方案用于一线突变患者;阿帕替尼联合EGFR-TKI用于EGFR-TKI耐药后NSCLC的临床研究;呋喹替尼联合吉非替尼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III期临床研究FRESCO获得阳性结果,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靶靶联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正在进行,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抑制抗血管生成的耐药,而且已初步显示出生存获益,且不良反应可控。

主题分享:孙建国教授《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进展》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研究所孙建国教授介绍了目前抗血管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情况。孙教授首先介绍了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酸性微环境,缺氧,VEGF等都会对肿瘤血管生成及免疫系统产生影响,造成免疫抑制状态。那么,一方面使肿瘤血管正常化,一方面re-educate肿瘤微环境,将免疫抑制变为免疫活化,这两种不同的治疗策略能否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呢?机理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免疫治疗可相互促进,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血管正常化,输送免疫细胞,抗血管生成,解除免疫抑制。免疫治疗又可以激活效应性免疫细胞,干扰素介导血管重构,方便免疫细胞的输送。临床前研究已经证实两者联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临床试验也正在稳步开展,如IMpower250,JVDF研究等,虽然现在还属于探索早期,但试验结果令人振奋。孙教授指出,抗血管生成的未来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联合,联合化疗,免疫,靶向用药;第二个方向,是升线,从三线向二线甚至是一线迈进。

主题讨论:四位嘉宾就学术前沿主题分享进行精彩点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洪新教授:

肿瘤微环境非常复杂,组织结构混乱,通路混乱,通过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等手段,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是根本方向。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任必勇教授:

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联合治疗是未来的方向,但联合治疗的用药顺序是个问题,值得探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黎皓教授:

肿瘤免疫治疗其实开始较早,但肿瘤免疫逃逸机制非常复杂,未来可能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河南省中医院肿瘤马纯政教授:

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优势人群的选择,联合用药顺序、方式、剂量,安全性管理等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开题:张力教授,叶升教授主持一线研究板块

主题分享:王燕教授做安罗替尼ALTER-0303研究解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做了《ALTER-0303研究:盐酸安罗替尼三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试验》的主题报告,对安罗替尼ALTER0303研究进行了解读及亚组分析。王教授首先简单回顾了安罗替尼的I期与II期临床试验。I期试验采用剂量爬坡设计,从安全性、有效性视角出发,将安罗替尼的给药方式确定为:连用两周停一周, 12mg/d;II期临床试验针对安罗替尼三线治疗NSCLC,主要终点PFS – 安罗替尼vs. 安慰剂:4.83 vs. 1.23,效果是如此之好,当时即在WCLC上口头报告。

从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ALTER 0303研究共纳入全国31家中心ⅢB 期和Ⅳ期NSCLC患者437 例,随机分配接受安罗替尼(n=294,安罗替尼12 mg qd,d1~14,21 天为1 疗程)或安慰剂(n=143)治疗。研究成功达到主要终点,安罗替尼组的O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3.33个月(9.63个月对6.30 个月,P<0.05=。其中,6个月时安罗替尼组有70.62%的患者仍生存,生存率较安慰剂组高17.8%。在次要终点方面,ALTER 0303研究结果同样令人满意。安罗替尼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3.97个月(5.37个月对1.40个月,P<0.0001=,ORR和DCR较安慰剂组也有显著提高,两组的ORR分别为9.18%对0.7%,DCR分别为80.95%对37.06%(P值均<0.0001=。在安全性方面,未见预期外的不良事件及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安罗替尼组因不良事件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比例仅为8.8%。

亚组分析,从EGFR突变状态来看,不管突变型还是野生型,均能从安罗替尼的治疗中获益,显著延长OS和PFS;不同病理类型,腺癌组显著延长OS和PFS,鳞癌组显著延长PFS,但OS并未得出统计学差异;从脑转移状态看,基线无脑转移患者获益更明显;从安罗替尼治疗线数来看,三线时使用患者显著延长OS和PFS,而后线患者则PFS显著获益,OS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我们安罗替尼尽早使用可使患者获益更多;从治疗接受的治疗方案来看,无论是EGFR突变患者一线使用靶向药物还是野生型患者二线使用,安罗替尼均能显著延长OS,并且不论之前靶向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化疗方案选择,提示我们安罗替尼与EGFR-TKI以及化疗的使用并不冲突。鉴于上述研究结果,安罗替尼在上市之初就获得了2018年《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推荐。

主题分享:斯晓燕教授《安罗替尼ALTER0303研究生活质量分析及不良反应处理》

北京协和医院斯晓燕教授做了《安罗替尼ALTER0303研究生活质量分析及不良反应处理》的报告。31个中心共随机437例患者,问卷完成率69.9-97.0%。与安慰剂相比,安罗替尼对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多项生活质量评分都有很好的改善,对于患者的整体生活状态有了很大的提升。安罗替尼组不良事件以1、2级为主,其中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有:高血压、TSH升高、血甘油三酯升高、腹泻、手足皮肤反应、口咽痛疼、蛋白尿、血胆固醇升高。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甘油三酯升高,发生率很低,而且大多数不良事件均可以通过剂量调整得到有效控制。

主题分享:林峰教授《安罗替尼——开启治疗软组织肉瘤靶向治疗新篇章》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徐汇分院林峰教授对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林教授简单介绍了软组织肉瘤在中国的流行病学与预后因素,治疗手段,并着重指出了目前软组织肉瘤治疗药物的极度短缺,其一线治疗药物为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已经使用了30多年,二线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案。

目前,多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在STS开展了临床试验,如培唑帕尼、阿帕替尼等,当然也包括安罗替尼。其中,安罗替尼表现最为优异,与对照组相比,安罗替尼在软组织肉瘤中能显著延长PFS(6.27 vs 1.47月,p<0.0001);显著提高ORR(10.13% vs 1.33%,p=0.0145)和DCR(55.7% vs 22.67%,p<0.0001);安罗替尼对多种软组织肉瘤亚型有治疗效果,尤其是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其中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可以一线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安罗替尼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事件是高血压,TSH升高,甘油三酯升高,腹泻,手足皮肤反应;总生存期的数据尚未成熟。林教授最后总结到,软组织肉瘤的治疗,道阻且长。

主题讨论:三位嘉宾就最新研究主题分享进行精彩点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韦永中教授:

软组织肉瘤发病率低,重视不够,治疗规范性差,安罗替尼为软组织肉瘤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手段外提供了另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周琪教授:

安罗替尼副作用小,4599与BEYOUND等试验证实了其强大的疗效,未来开创用于一线的维持治疗意义更大。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晶教授:

安罗替尼除了在晚期肺癌,软组织肉瘤方面的良好表现外,在甲状腺癌,肾癌方面也不错,值得期待。但是,应关注其优势人群的选择,疗效预测指标,不良反应等方面。

开题:曹培国教授和王全教授主持个体治疗板块

主题分享:李鹏医师分享晚期NSCLC病例

河南省肿瘤医院李鹏医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例晚期NSCLC病例。一名59岁原发性右肺鳞癌男性患者,经过一线吉西他滨+顺铂,二线多西他赛,三线吉西他滨+奈达铂,四线替吉奥治疗,但仍然疗效评价为进展。随后开始进行安罗替尼五线治疗,达到了最佳疗效:部分缓解,疾病控制时间>20个月。2月前生存随访,仍存活。

主题分享:黄艳医师分享尤文肉瘤病例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艳医师分享了一名30岁尤文肉瘤男性患者,在经过多线的治疗(包括VAC方案+乐伐替尼等)后仍然评定为PD,只能换用安罗替尼联合异环磷酰胺进行尝试治疗,不久肿块缩小,评估为PR。这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大剂量足疗程化疗是尤文肉瘤疗效的基本保障,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主题分享:梁一超医师分享滑膜肉瘤病例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梁一超医师分享了一名35岁滑膜肉瘤女性病例,因为拒绝化疗,服用安罗替尼,服药2周后,症状改善明显,无咳嗽,气促,左侧胸壁疼痛控制良好。肿瘤治疗评价SD,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主题讨论:四位嘉宾就病例探究的分享进行精彩点评

江苏省肿瘤医院郭文杰教授:

安罗替尼在四线软组织肿瘤中取得良好效果,未来可探讨其如何与放疗、化疗更好的联合应用。

重庆市九院蒋明东教授:

以上三个病例都展示了安罗替尼的显著疗效与可控的安全性,提示其不仅对于原发性肺癌,对于肺继发性肺癌可能也有疗效。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唐昊教授:

唐教授对于安罗替尼治疗肺癌病人提出了两个思考,一是其对于临床的中央性鳞癌的一线使用,禁忌症提出了挑战;二是安罗替尼的剂量与疗效关系密切,故当减量使用时应考虑其影响。

泰安市肿瘤防治张光明教授:

从上面的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出,安罗替尼不仅PFS,OS双双获益,而且对于晚期病人,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提升。另外,应探索安罗替尼与化疗联合用药,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周清华教授对本次高峰论坛总结发言

周清华教授做最后的总结陈词。首先,周教授对本次论坛各个板块的分享嘉宾的报道进行了回顾、总结与分析,表达了对各位教授的感谢与赞赏。

周教授欣慰地谈到,安罗替尼作为多靶点的TKI靶向药物,具有独特的药效作用,其用于三线的NSCLC治疗,OS延长3.33个月,PFS延长3.97个月,DCR达80.95%;用于软组织肉瘤,显著延长PFS4.8个月,DCR为55.7%,这些数据都是让人兴奋的!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规范肿瘤治疗,提升病人生活质量,让病人生活的更有尊严。感谢主办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给大家提供的学习机会,对会议的支持,也希望正大天晴可以开发更多更好的药物,造福更多患者。

“CSCO-CTTQ生命之光”血管靶向高峰论坛重庆站圆满落幕

此次论坛,大家了解了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学习了血管靶向的最新临床数据,并对安罗替尼的个体化治疗与一线病例应用有了深刻的认知,此次论坛必将对于提升国内肿瘤治疗水平,规范肿瘤治疗方法大有裨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