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梦·大国工匠】“下岗工”刘耿臣: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就是工匠精神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仝瑞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河南省创业标兵”、“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周口市大工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6项、拥有技术创新成果6项......10月31日,国际在线河南频道跟随河南省网信办和省总工会组织的媒体采访团,来到周口市商水县河南恒量计量自控设备有限公司,采访了该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刘耿臣——一位怀揣计量科技梦、致力于工业机器人和散装物料计量与包装设备研制的“下岗工”。

刘耿臣接受国际在线河南频道采访(赵亮 摄)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下岗大潮涌进了神州大地,刘耿臣也置身其中。亲人的忧虑,生活的困惑,下岗后的茫然缠绕着他。有人说,动力的源泉是来自于内心世界最深处的感触。下岗不下志,他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家门。在迷茫的市场调研中,计量闯进了他的生命,带他闯入了科技的殿堂。没有资金,他四处拼凑借贷;没有专业技术,他购买了相关书刊,边学边干。没向政府要一分钱,他带领十几名下岗工人创办了河南恒昌计量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刘耿臣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定量包装秤”(仝瑞勤 摄)

创办之初,经费十分紧张,白天拜访客户,夜间乘车赶路,困了是天当被地当炕。不懂就认真学习,不会就虚心请教,走门串户,甘愿做一个吃苦受累的计量人。就这样,历经了艰辛与磨难,费尽了周折,陆续与一些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使企业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我国港口矿粉散乱堆放,粉尘矿料污染环境的现象十分严重。作为计量人的担当和责任,我们开始全力倾注于港口码头专用大吨位包装机的研制。”刘耿臣说,由于包装时矿粉的湿度不同,所装卸的进口重金属锌矿粉在分装时出现了挂壁现象。为此,他和所有技术人员一起找结症,想办法,研制出一种“秤斗内壁清理装置”,经反复调试和实验,设备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计量准确度、节省了资源,还解决了重金属对海洋污染的问题,这项技术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刘耿臣(左)在生产车间指导工人作业(仝瑞勤 摄)

山高人为峰,路远志更坚。刘耿臣先后去武汉大学、中国浦东干部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郑州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学习,吸取科技知识的营养,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培养自己的专业研发团队,成立了“刘耿臣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以传、帮、带弘扬大工匠精神,积极开展技术创新,选拔技术能手,搞好科技练兵,职工中出现了“比学习、比技术、比服务、比速度、比效益”的竞赛热潮。20多名技术能手成为公司的骨干中坚力量,15名员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3名员工成为河南省市县的行业标兵。30多项技术方案与革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第二代搬运机器人(仝瑞勤 摄)

“未来10年将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发展和制造模式变革的黄金期,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机器人已成为新生的朝阳制造产业。”刘耿臣说,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行动计划中,他和伙伴们一头扎在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中,按照设计、制造、运营的要求,借鉴德国工业4.0,采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等,工业机器人AGV、RGV应运而生,并获得了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2016年,历经两年半的探索和研究,采用激光导航AGV技术的第二代搬运机器人(又称自动引导搬运车)已投入市场应用,反响良好。目前我们正打算开发研究第三代机器人。”刘耿臣介绍说。

“酸甜苦辣即是营养,摸爬滚打都是人生”是他的人生格言。目前,河南恒量计量自控设备有限公司的产品已达到9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服务20多个行业,用户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国家和地区。“我们的产品从1999年开始就销往伊朗等国家,现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海外市场销售量占公司总销量的10%左右。”刘耿臣自豪地说,河南恒昌计量自控设备也从过去的籍籍无名发展到今天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和中国知名品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立足于雄厚的科技根基之上,刘耿臣用一颗赤诚之心,做一个实在的“工匠人”,敬业报国,匠心圆梦。“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做专、做精,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刘耿臣如是说。 2018中外记者看惠济:三全食品打造新型食品安全供应链

2018中外记者看惠济:良库工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2018中外记者看惠济:古荥大运河文化区扬帆起航

2018中外记者看惠济:聚焦河南花卉产业蓬勃发展

2018中外记者看惠济:感受黄河悠久灿烂历史文化

豫见国际

国际视角,讲述河南发展故事

全球舞台,展示河南国际范儿

邮箱:[email protected]

咨询热线:0371-8656136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