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潍坊·海报新闻4月26日讯(记者 刘建永 孙永莲) 近年来,以潍柴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其创新能力、产品更迭换代等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潍柴紧抓创新引擎,不断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体系,2019年1月8日,潍柴动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潍柴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科技强企的最有力证明,是潍柴人用实力和担当撑起了中国重型商用车行业自主品牌的脊梁。

同时,潍柴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同步全球最领先的技术,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超越引领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创新的新势力。

人才是“第一工程”

4月16日,“齐鲁时代楷模采访团”来到潍坊市高新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参观了潍柴集团的工厂车间、文化馆,随后与集团几位领导干部进行了一场座谈会。座谈会上,潍柴动力总裁助理、潍柴青年科学家、新科技研究院院长陈文淼介绍了自己在潍柴的成长经历。

陈文淼,1983年出生在安徽省泗县。2000年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201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潍柴集团工作,从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控制研究。据陈文淼介绍,他能够来潍柴工作,是源于一通电话。

2009年冬,陈文淼正在准备清华大学博士生毕业答辩,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的核心内容是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邀请他在北京见一面。挂断电话后,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激动,从来没听说过面试,董事长要亲自见一下,这是我第一次碰到,我们同学当中也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话语间流露出他当时的激动心情。

陈文淼回忆,当时谭总在北京出席活动,活动间隙有半个小时。谭总跟我聊的内容核心是介绍潍柴当前的情况和以后的发展。在介绍过程中,谭总的自信心以及感染力打动了我,听完谭总的话,我热血沸腾,真想立即拿来合同签字。

“必须承认当时也有其他企业,包括国际上的竞争对手,也给我抛来了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潍柴。一方面我去潍柴工厂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谭总亲自跟我这么一个来应聘的应届毕业生面谈交流,我能感觉到潍柴对于人才的重视。”陈文淼说道。

2010年3月4日,陈文淼到企业报道,企业安排他去技术中心搞研发,由于在学校里待了有十年之久,他提出不想直接去技术中心,要去生产一线实习。他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将潍柴的主要生产车间转了一个遍。一年实习期还未结束,潍柴技术中心成立了一个新的科室——燃烧开发室,并命陈文淼为新科室的负责人。他的团队中还有五六个刚毕业、平均年龄25岁左右的大学生。

陈文淼说,在潍柴,人才是绝对的“第一工程”、“一把手工程”,所有的高端人才引进,谭总都会亲自过问、安排。

坚持创新驱动 核心技术紧抓在手

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是潍柴生存、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潍柴挺起民族工业的初心使然。

经几十年的发展,潍柴的研发基础愈加坚实,2015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花落潍柴。这是潍柴自主创新发展的集大成成果,作为行业内唯一入围的企业,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奠定了潍柴在发动机领域的国内领军地位。

潍柴的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才不会夜郎自大;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人上,才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集大成。

在潍柴展馆内,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潍柴旗帜已经标记在法国、德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等全球各主要市场的版图上。

为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同步全球最领先的技术,2017年以来,潍柴又相继在在美国芝加哥、德国阿莎芬堡、日本东京等地创建创新中心,与国内研发平台及海外子公司研发平台,协同联动,形成了潍柴24小时全球研发平台。

在开放创新中,潍柴不仅扮演着“合作者”的角色,还主动搭台,以“东道主”的身份,聚集全球领先的研发力量,为全球行业发展发挥“中国影响力”。2012年,潍柴牵头成立了内燃机可靠性国际创新联盟,联盟单位与潍柴围绕内燃机可靠性先进技术等开展联合研究,不仅在内燃机可靠性关键技术联合突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搭建起了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平台,为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潍柴坚持创新驱动,将对卓越产品的执着追求,转换成基层创新、一线研发的行动力量,在企业内部营造起了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使得一线创新成为潍柴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潍柴从评价考核制度上为技工开辟出一条职业技术生涯的路径,搭建了以能工巧匠为引领、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提升员工素质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一线职工创新机制。一名普通的技师只要表现突出,一样可以达到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薪金,一样可以获得重金的奖励,一样可以获得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尊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