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吃寒食而江南人爱吃青团。春和景明的时节。

文/史力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春分过后

便是仲春与暮春之交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正是花满陌上

春和景明的时节

古人将清明节分为三候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鹌

三候虹始见

桐花在清明时节盛开

是春、夏递嬗之际的重要物候

被视为“清明之花”

此刻天地向暖,阳气回升

田鼠因此会躲回洞穴

各种鸟儿活动变得频繁

清明多雨而气温上升

彩虹始现天际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

清明

对中国人有着特殊意义

慎终追远

礼敬祖先

弘扬孝道

清明祭祖扫墓

是家族中最为盛大的活动

死亡并不会令一个人消亡

遗忘才会

静立追思

清楚我们从何而来

才明白心中去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时候,万物“吐故纳新”

大地春和景明

唐以后,踏青之风日盛

市井人物劝酬聚餐

文人雅客曲水流觞

青年男女相约陌上

唐时少年崔护考场落第

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

年轻的他写下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便是古人踏青的美好注脚

最早,寒食节更为古人看重

但因寒食与清明很近

渐渐合二为一

便有“百姓熄炊,寒食三日”的习俗

寒食节不动烟火

只吃寒食而江南人爱吃青团

久而久之

青团就成了清明代表食物

“江纸一封书信后,绿芽十片火前春”

清明前后

也是新茶“下山”时节

茶以新为贵的观念始于唐代

“明前”渐渐成为绿茶追求的标签

也就有了茶与节气之间的关系

乾隆皇帝访西湖茶区时说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之余

试着放松身心

抽出一个时辰

品味一杯春茶

在氤氲的清香中

感受这阴阳相接

悲欢交融的清明时节

出品:安徽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