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创意广告的第1691期推送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广告圈内,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泰国广告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究其原因,除了每一支泰国广告背后,都蕴有一个对平凡生活的朴实洞察;最令人咂舌的,还得是它对夸张、搞笑、无厘头及反转式手法的娴熟运用,总能润物细无声般,缓缓拨动人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那根琴弦。

不过在最近美的推出的「食色攻略」系列广告片里,我们却可以惊喜地发现,泰式广告的精髓,通通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甚至在对两代人的心理揣摩上,也是细微到了深处。

相信你看完后,也会发出和我一样由衷的感叹,这讲的不就是我家吗?

吃,是一门学问,也是承载不同时代文化与信仰的图腾标志。

人们常说,两个人在一起合不合适,吃一顿饭就知道了。所以,“吃”不光乎是嘴巴上的事,也紧密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或许正是基于这一点的洞察,所以在「食色攻略」系列广告片里,美的就将视角伸至可以最直观体现这层关系的家庭里。

通过三段小吵小闹的温馨日常,把埋藏在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彻底释放。

新食尚篇

相对来说,这是个人最为喜欢的一个故事,几乎讲出了所有年轻人都切身体会过的经历。

本着一片好心,想要把“好吃的”、“他们可能没吃过的”美食做给父母尝尝,最终却又总会被他们批判为“不可理喻”。

“小龙虾不干净”

“这些菜没营养”

“一点都不健康”

世俗观念下父母对“新食尚”的固有认知,年轻人再权威的反驳话语也难对他们造成影响。而故事也正是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洞察,通过戏剧式的表现手法,让“家庭矛盾”趣味化呈现,从而在一种轻松环境下,让两代人都能清晰感知彼此对“吃”的不同态度。

故事结局,也是一片皆大欢喜。巧妙折中让两代人之间的饮食文化贯通,既呼吁出了美的产品本身的特点,又将家庭温情的味道直灌进每一位观众的鼻头。

新厨艺篇

父母生活的年代及环境,造就了他们“规矩”、“严谨”的行事风格,做饭也是如此。面对煲汤复杂的用料及火候掌控,听得人云里雾里,故事中女主也不好直截了当地拒绝,说出“太麻烦”或是“听不懂”等有伤长辈一片好心的话语。

而通过这样一种场景式的沟通语境,深层共鸣年轻一代与老一辈人在生活中时常会经历的遭遇,便能更为直接和直观地触及到消费者在做菜时的痛点。

并且,在这样一种极度尴尬的处境下,反差式的剧情便使得整个故事富有灵性。一方面指出了老一辈人做菜工序繁多、耗时长、不易年轻一代学习上手的问题,一方面又呼出了年轻一代所追求的高效、快捷的生活主张。

可以说,在巧妙连接两代人不同饮食文化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将美的电压力锅能够轻松解决煲汤繁杂工序的卖点深植进大众心智。

新养生篇

不同的人,对一件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饮食文化尤为甚。包括在汪曾祺老爷子《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一书中,也这样写到: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聚焦一个小家庭之中,两代人对饮食文化的冲突观念便能立马显现出天差之别。

故事以养生为话题点,将生活中小吵小闹的滋味生活重温再现。在很好地共鸣两代人的同时,也把“家和”的理念和盘托出。

可以说,在诉求温柔的主线下,广告仍以轻松、诙谐、反差式为核心表现形式,抛开了传统煽情式的叙述手法,其创意可见独树一帜。

将美的形象人格化,化身魔性“胖天使”,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了品牌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受众在同一位面探讨、解决饮食文化带来的矛盾问题,同时从受众兴趣偏好出发,以搞笑的方式引入“胖天使”,从而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进,产生亲近感。

并且,利用“家庭关系”这个背景为枢纽,构建起美的这个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桥梁,深层次地将产品价值对用户进行传播,可谓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通过一系列广告的推进,你会发现,美的已经逐渐超越了一个厨房家电的属性,更像是家庭中两代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枢纽。

抛开品牌与产品的因素,从亲情的角度出发,通过厨具串联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进一步奠定品牌市场地位的同时,也使品牌更受消费者喜爱。

至少在小家电这个领域里,我们看到美的已经开始换装出发了。从大家到小家,不再止于对集体的关注,更是深入到了对每一个“个体”的关心。

慢慢的,美的也找准了品牌自身最适合的方式与用户对话,让每一个人都懂得了「食色攻略」这句话背后的真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