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评奖结果公示完毕,我院刘青教授荣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由安子介先生为推动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而出资设立,每两年评审一次,奖励成果种类为专著与论文,评选范围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国际工商管理、国际经济贸易法规、世界市场分析与预测、服务贸易等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领域。“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声誉卓著,被视为中国经贸领域中的最高学术奖,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级奖项。

刘青教授的获奖论文为与香港大学丘东晓教授合作、发表于国际经济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6)的文章Intermediate input imports and innovatio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 patent filings。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全球化对创新的影响是一个研究热点。该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全球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即中间产品进口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这一视角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方面,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进口中间产品隐含着国外新技术、有利于技术转移,从而可以帮助企业技术积累、促进创新,但相反地,使用进口中间品也可能替代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实证问题,需要现实数据的检验。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日益普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尤其深入,该文的视角与中国尤其相关。本文发现,随着本国企业得以使用更多更高质量的进口中间产品,企业的自主创新会下降(即体现为一定意义上的拿来主义、“造不如买”)。这对于理解中国在某些行业的关键技术上创新不足甚至衰落有所启示。

刘青,籍贯湖北孝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分别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投资、跨国并购、企业创新、中国经济。兼任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副会长,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 World Economy、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国际国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两项,多次应邀参与中办、商务部、中宣部、国务院参事室等部门座谈会并提供内参,多次为统战部、商务部提供培训,多次接受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24小时》、《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采访,并在人民网、人民论坛、人民法治、财新等发表文章。另外,刘青教授关于中国海外并购的论文曾获得国际商务领域最权威学术组织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IB) 2015年最佳论文奖。

编辑:李雅婷

资料来源:人大国发院

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人大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