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自私的,不管是在爱情中还是在婚姻中,几乎没有几个女子可以接受第三人的存在。但对于朱梅馥来说,爱情的定义却非常不一样。她对傅雷的爱超越生死,因此当傅雷自缢之后,朱梅馥也追随而去。

然而,这并不是朱梅馥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毕竟死亡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解脱。朱梅馥最令人震撼,也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爱情和婚姻中,只要是对傅雷的好的,只要是对傅雷有帮助的,即便是情敌,她也会主动为傅雷寻来。

朱梅馥不是爱的卑微,她只是爱的浩荡。

一、“捡来”的婚礼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强大的女人。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和作家,朱梅馥功不可没。但是,这位功不可没的妻子,并非是傅雷因爱而要求娶之人,而是幸运地意外“捡来”的。

19岁那年,傅雷在长辈的安排下与朱梅馥订婚,那一年,朱梅馥14岁。对于傅雷来说,此时的朱梅馥不过是父母包办婚姻的结婚对象,谈不上爱与不爱,但他也并不急于反抗,毕竟心中没有更好的白月光。

而后,傅雷前往法国留学,在异国他乡结识了法国女子玛德琳。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度,法国女子也都比较热情,感情外放,玛德琳很快就向傅雷表白了。傅雷虽说有些腼腆,但到底当时血气方刚感情经历比较稚嫩,一不小心就与玛德琳坠入爱河,两人迅速交往。

中国男子一旦看对了人,爱情过后便想要稳定地婚姻。于是,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傅雷便兴冲冲地跑去与玛德琳求婚,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一封退婚信交给好友刘海粟,嘱咐他寄给国内的朱梅馥。

然而,傅雷却看见心爱的,玛德琳正抱着一个法国男子亲热。求婚不了了之,玛德琳一撒娇,傅雷终究也原谅她。只不过,这次之后两人心中都有隔阂,而玛德琳也经常会与某些法国男子举止过密。

这样的爱情并非傅雷所愿,几次争吵之后,他与玛德琳分手。就在此时,好友刘海栗告诉他, 退婚信并没有寄出。此时,受了情伤的傅雷回到国内,与朱梅馥完婚。虽然是一场“捡来”的婚姻,但却是傅雷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

二、将丈夫宠成了“温室花朵”

都说,男人宠着自己的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傅雷和朱梅馥这里,情况是完全相反的,朱梅馥几乎毫无底线地宠着傅雷,将他伺候成了“温室花朵”。傅雷创作的时候喜欢安静,朱梅馥就为他挡了门外的一切杂事。

傅雷性格傲娇,脾气暴躁,朱梅馥就事事忍让,给他无条件的包容。傅雷不喜欢接待一些麻烦的人和事,朱梅馥就充当他的秘书,为他周旋一些应酬。有了朱梅馥,家中的内务,工作上的琐事,傅雷几乎都不用担心。

其实,朱梅馥的原名叫做“朱梅福”,而傅雷认为这个名字太土,便给她该做“朱梅馥”,还取了一个外国名字——玛格丽特。即便朱梅馥有自己的工作,她也依然把傅雷照顾地很好,工作内务两不误,待人和善,常常有人说朱梅馥就是一位“活菩萨”。

看到这儿,或许有人会认为,朱梅馥不过就是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一个“三从四德”的女子,有何过人之处?其实不然。朱梅馥从小就接受新式教育,精通外语、弹的一手好钢琴,在写作方面更是有天赋,完全算得上那个时代的才女。

但在傅雷面前,朱梅馥甘愿做一个什么都不懂得朱梅馥,不是因为她卑微,而是她有自己经营婚姻的一套方式。在朱梅馥看来,一强一弱便是婚姻最好的搭配,她可以成为傅雷的左右手,不管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

三、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后来的事实证明,傅雷也的确是离不开朱梅馥了。但离不开并不等于对婚姻的完全忠诚,在傅雷与朱梅馥的婚姻过程中,傅雷曾经多次公开与漂亮女子交往过密,但是比起在陈家瑬的事情上,这都算不上什么。

陈家瑬是傅雷学生的妹妹,是一位歌唱家。当时,傅雷的婚姻已经步入了七年之痒,即便是朱梅馥再有替代的作用,傅雷终究还是爱上了陈家瑬。尽管傅雷与陈家瑬清楚这段感情没有结果,但二人还是飞蛾扑火了。

傅雷与陈家瑬经常不自觉地约到一起,闭门交谈艺术,常常一谈就是一天。有的时候,交谈的地点还是傅雷与朱梅馥的家中。傅雷常常说,当时的陈家瑬充满活力,能够给他的作品带来灵感。

每当傅雷没有创作的灵感,抓耳挠腮痛苦不堪之时,朱梅馥就会打电话给陈家瑬:“你快来吧,老傅不行了,没有你他没法工作。”婚姻到这个地方,自然是有些悲哀的。但这还不是全部的悲哀,而后傅雷为了追随陈家瑬,不顾一切去了云南,但最后却遭到了拒绝。

对于此,即便朱梅馥再大度,恐怕也是会生气的。但是最后,朱梅馥却选择了原谅,在给儿子的信中,她如此说“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有人说,朱梅馥是为了孩子才原谅傅雷,毕竟女子重家庭。但当朱梅馥追随傅雷而去的时候,众人才真正明白,这个叫做朱梅馥的女子,她爱的不过是傅雷这个人。只要傅雷好,只要有机会继续,她可以原谅一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