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鹤壁李鹏24年坚持收藏烟标 烟标里藏着美好的记忆

不爱香烟只爱盒,浚县37岁居民李鹏24年坚持收藏烟标

烟标里藏着美好的记忆

李鹏收藏的部分烟标。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祁凯燕 文/图】“我不抽烟,但喜欢收藏烟标,最多的时候收藏过500多张不同的烟标。”11月1日,37岁的浚县居民李鹏告诉记者,他曾把自己收藏的烟标拍成视频发布到网上,不到12小时就获得3万多的点赞,不少网友评论“勾起了很多回忆”。

被烟盒上的图案吸引,爱上收藏烟标

1994年,还是少年的李鹏就开始收藏烟标。“那时候看到烟盒上的图案很精美,有风景、人物、花草、动物等,我就迷上了,一看到好看的烟盒就会收藏起来。”李鹏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豫北地区常见香烟的烟标他都收藏过。

李鹏说,有年春节期间,有亲戚从外地带来名为阿诗玛”的香烟,烟盒上有一位少数民族的美丽少女,他感觉很新鲜,于是比着烟盒上的图案画了一张,还涂了色,最后他把画儿拿到了班里,引得同学们一阵惊叹。从此之后,不少同学跟着他一起收藏烟标,大家还会在课余时间拿出自己收藏的烟标,看谁收藏得多,或是交换对方没有的烟标。

李鹏收藏的烟标越来越多,于是他按香烟的产地和年份进行分类并妥善保存。其中,李鹏最喜欢的是一些六七十年代的烟标,因为这些烟标很有年代感。此外,一些进口香烟的烟标李鹏也很乐于收藏。1996年,一位亲戚从国外带回了一种香烟,李鹏一个字都看不懂,只认得烟盒上骆驼的图案,至今仍保存完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香烟的种类越来越多,烟盒也越来越好看。”李鹏说,最多的时候他收藏了500多张烟标,现在保存完好的有400多张,搬家几次也不舍得扔掉任何一张。

兴趣有增无减,将收藏烟标进行到底

“说起收藏烟标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刚开始我一有时间就沿着街边捡烟盒,还会到火车站、汽车站附近找,能捡到一个少见的烟盒,我就很高兴。”李鹏回忆,当时他每周六都到浚县汽车站附近捡烟盒,时间久了,还和一个卖水果的老大爷混成了熟人。得知李鹏爱好收藏烟标,老大爷一发现有人扔烟盒,就会捡起来给他留着。李鹏收藏的第一个陕西“金丝猴”烟标,就是老大爷帮他捡的。

一些亲朋好友对李鹏收藏烟标的事也很放在心上,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或多或少帮他带回一些烟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豫北地区常见的香烟种类有喜梅、彩蝶、丝绸之路、金芒果等,根据价格、口味不同,烟民们还编了不少顺口溜。“不穷不富,丝绸之路”,讲的是工薪阶层常吸的烟;“稍微一富,喜鹊上树”,因为名字、烟盒颜色喜庆,当时浚县谁家办喜事一般会选择喜鹊牌香烟。

还有一种名为秋叶的香烟,被称作“一毛找”。大人打发孩子去买香烟时给一毛钱,八分钱买一盒秋叶牌香烟,剩下的两分钱孩子可以买点儿瓜子或糖吃。有了“小费”,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到了商店就喊来包“一毛找”。

收藏得久了,李鹏对多种香烟如数家珍,别人一提香烟的名字,他就能报出产地。“当年安阳卷烟厂盛产大金钟、小金钟和丝绸之路,新乡卷烟厂产的中原烟销量很好。鹤壁没有卷烟厂,烟民大多买附近地区烟厂生产的香烟。”提起当年周边地区卷烟厂生产的香烟,李鹏了如指掌。

“现在没事的时候,我经常会拿出收藏的烟标看看,想想当年收藏时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儿。”李鹏说,这个爱好他坚持了24年,且兴趣有增无减,至今还在收藏各种烟标。

总值班:霍海洋 责任编辑:韩智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