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攀枝花学院为什么越来越牛?这里一次性全部告诉你!

11月1日至3日,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年轻的攀枝花学院,正如怒放的攀枝花一样,“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全体师生将全心全意、同向同行,为全面建成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示范院校,全面跻身同类本科院校前列,全面开启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1983年,在日夜奔流的金沙江畔,在四季花开的攀枝花市,诞生了一所地方职业大学——攀枝花大学。35年来,这所学校从短期职业大学,到普通专科学校,再到地方本科大学,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2012年,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学校建设成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6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团结带领下,攀枝花学院全体师生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有力推进了事关学校全局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性改革,取得了推动学校事业全面进步的一系列标志性突破。

★ 大会主题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应用为先,全面建成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示范院校,全面跻身全国同类本科院校前列,为建设地方应用型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过去成就

学科专业进一步优化:

以工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持续巩固优化。精准对接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着力写好“钒钛”文章,创新组建钒钛学院和国际钒钛研究院;精准对接中国康养胜地城市发展战略,着力写好“阳光”文章,创新组建国内首个康养学院和康养研究院;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组建省内首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打造,组建国际教育学院;精准对接“创新中国”发展战略,着力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立创业学院;精准对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着力攀西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成立临床医学院,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卒中中心。

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

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217人,博士由45人增加到131人,硕士由491人增加到627人,高级职称由313人增加到407人,管理期内各级各类专家达到87人。致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校史馆、游泳馆、西苑运动场、医学实验大楼和附属医院住院大楼、门诊医技大楼等先后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工建设;康养学院整体搬迁至东苑校区,办学空间极大扩展;固定资产总值、馆藏图书数量等大幅增长,校园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校园环境持续改善,广大师生在传道求学、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物质精神上的获得感更加充分。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立党委工作督查巡察办和教师工作部、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党的建设全面夯实,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日”常抓不懈;切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加强“三型”党组织建设,严格政治生活,实施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制,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彰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考核激励,选用考核导向更加鲜明。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监督制约,有效防范廉政风险,权力运行更加透明。

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招得来”,攀枝花学院的生源范围由19个省(市、自治区)扩展至26个,调档线高出省控线文科由7分提高到39分,理科由13分提高到41分,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66人,全日制本专科生由14931人增长到16970人;“学得好”,学校被遴选为“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高校;“出得去”,学校还积极推进应用型示范本科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混合式课程改革,优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指导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考研录取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持续提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奖数量和层次显著提升;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3%以上,毕业率、授位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科学研究实力增强:

科研激励机制落地见效——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有序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科研创新力量有效整合——成立社科联、攀西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国钢研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学校,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立项科研项目、获得专利授权、到账科研经费、省市科技成果奖项等不断增长,专利授权数量全国高校排名第156位、全省高校排名第6位。学校被评为 “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学院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15个,“钒钛+”“康养+”专业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成立市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建“攀枝花县域发展论坛”校地合作新模式。精准扶贫收到实效,学校对口帮扶的纳子店村和仙山村实现脱贫,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五个一”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成人教育培训持续繁荣,输送毕业生1.3万余人,培训15万余人次。

校园文化蓬勃生长:

形成以“木棉”“阳光”系列、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节等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攀枝花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校训、校徽、各二级学院办院理念、各部门工作理念为重点的办学治校文化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以校史馆、校园主题雕塑等体现应用型的景观文化特色愈加鲜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并顺利通过复查验收,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成为“四川省首届文明校园”。

国际合作日益广泛:

与瑞典哈姆斯塔大学等11个国外(境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更加多样,交流学习人数不断增长。2017年,学院承办了中国(四川)——尼泊尔卫生医疗人员研修班,是首次由四川省地方高校承办的国际医疗卫生培训交流项目,也是攀枝花市承办的首个国际交流培训项目。留学生教育取得新突破,办学层次不断丰富。8名专升本老挝留学生顺利毕业;首次成建制招收51名巴基斯坦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并计划今后每年招收留学生50名左右。

六年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六年夯基蓄势、开拓进取,攀枝花学院创新组建了中特学院、康养学院和钒钛学院,高质量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圆满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开启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阶段。

未来目标

全面建成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示范院校,全面跻身同类本科院校前列,全面开启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三步走”--第一步高质量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第二步经过3年的努力达到新增硕士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第三步实现恢复更名“大学”目标。

“三大建设”--一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二是突出康养特色,全力建设好“康养+”专业集群;三是突出钒钛特色,全力建设好“钒钛+”专业集群。

“三个要求”--一要全面对接目标,实现整体推进;二要坚持目标导向,分步科学实施;三要统筹工作举措,确保目标实现。

建校35年来,特别是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攀枝花学院的办学理念已经转化为“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应用为先”,这12个字是35年来办学经验的积淀和升华,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引领学校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灵魂。

今后5年,攀枝花学院将会继续坚持并深化这一办学理念:

始终坚持

“立德树人”

全体师生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全体干部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起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起一代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始终坚持

“产教融合”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不断创新校企、校地、校校合作模式,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链、人才链与地方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统筹融合、良性互动。

始终坚持

“应用为先”

科学继承和大力发展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基础,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与理想实现的有机结合,把一届届学生培养成有用、能用、会用,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记者 彭春梅

编辑:李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