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格物于心,可观天地风月

格物于心,可观天地风月

编辑|易向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四野风月。先贤『以一管窥之,以一画测之』,诚如张岱所愿『惟吾旧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一湖风月,诗文藉余生。

一部《红楼梦》,曹雪芹写了十年。一卷《姑苏繁华图》,徐扬画了二十四年,人生这场风月,不可名状,惟春雷惊蛰中细品,惟群芳吐沁里静闻,惟传统精魄内供养,方可安顿此生。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雨中听风,灯下玩花,帘内闻香,醉里生趣,诸般雅事,『本乎性灵,而致之心用』。我辈虽在樊笼,却能遥见先人颐养心性之景。

古人谓:『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传统文人所行,皆能成为一个人的学养,在与古为新之中,以诗家文心,借墨以茂林修竹,赋辞于崇山峻岭,情淡而不寡,意幽而不远。舒张有致,尽是东方审美之流淌,朦胧若幻,皆为传统美学之归所。

山水大物,绵亘千里。苏轼谓:『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格物于心,可观天地风月。博者成其广,厚者载其道,高者见其远,明者清其心,悠者空其怀,静者使其恒。『惟涵养之士,澹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司马光所言『天道幽远,不如静以待之』,正解此意。在静中关照自我,完成对『风月』的解读,使心性得以传统诗意般的陶养。一草一木偏幽致,一竹一石总关情,舒心雅怀,神骨俱清。正如明人袁弘道所言:『在以淡远取之,皆超逸有致』。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