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 洒线绣绿地绣五彩仕女秋千图经皮。清 洒线绣绿地绣五彩仕女秋千图经皮。

明 陈洪绶 《斗草图》

清明出游,从来不只踏青、赏花、铺个野餐垫吃吃零食那么简单,好玩儿的多着呢。

不信你往下看👇女子篇

01 斗草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斗草,也叫斗百草,顾名思义,就是用采来的花花草草互相比赛,最受闺阁女儿喜爱。

比赛方法有文斗和武斗两种。

武斗简单粗暴,比的是花草的韧性和强度,比赛双方采来同样的花草,搭成“十”字彼此用力拉扯,谁的草先断就算输了。

仇英 《汉宫春晓图》

文斗的花样就多了,可以👇

比花样

比谁的花草品种更多、样子更漂亮;

猜花名

采集好花草之后,互猜名字;

对花草名

难度最大,须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花草名,比如《红楼梦》里描写香菱斗草的时候,就用“观音柳”对“罗汉松”,“君子竹”对“美人蕉”,“姐妹花”对“夫妻蕙” 。

斗草这种颇具美感与巧思的小游戏,由采草药的行为衍生而来,逐渐发展为一种端午习俗。

唐代时,斗草大为盛行,甚至衍生出了不菲的赌注,诗仙李白“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一句就是证明。

如此一来,斗草不仅在女子儿童中广为流传,还受到不少成年男性的欢迎。

明 陈洪绶《斗草图》

宋代以后,斗草不再局限于端午,成为清明期间,春游踏青时的小游戏。

02 秋千阳春女儿笑语喧,绿杨影里荡秋千。

斗草多少有点比赛的性质,偶尔还有男人凑一下热闹,秋千,就完完全全是女人的游戏了。

清 任熊 《大梅诗意图》

秋千,原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山戎用来锻炼身体的,春秋时期,齐桓公打败山戎后,将这种习俗引入到中原。

秋千的名字起的吉利,听起来有“千秋长寿”之意,所以汉武帝时,后宫美人们经常荡起秋千来讨汉武帝欢心。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汉武帝后庭秋千赋》

此后一直到清代,秋千都在宫廷中广为流传,备受后宫妃嫔们喜爱。

春天是荡秋千的最佳时节,每到春日,宫里都要架起秋千,供嫔妃们玩耍。

清 焦秉贞 《仕女图》

明媚春光里,茵茵绿柳中,着一身俏丽春装的佳人乘着秋千,悠来荡去、翩翩若仙,那场面怎一个美字了得。连唐玄宗看了,都忍不住称之为“半仙戏”。

由于秋千这种极具观赏性的特点,秋千在后宫游戏之外,有时还会作为一种表演出现。

宋代就有一种把秋千安在船上,荡秋千的同时在水面上做跳水表演的 “水秋千” ;清代乾隆皇帝也曾在宴请少数民族的宴饮上,安排过秋千表演。

清 洒线绣绿地绣五彩仕女秋千图经皮

03 放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在东风里放风筝的习惯,至今仍有保留,但比起古人,我们的风筝放得就很没有新意了。

清 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

风筝的原型,据传是墨子制的木鸢,后经鲁班改造成为军事上用于测量距离、传递信息的工具。

隋唐时期,造纸业日渐发达,出现了用纸糊的纸鸢,也就是今天的风筝,娱乐功能开始占居主流。

唐朝的风筝上系有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就会发出“筝筝”的声音。大好春光里人们边放风筝边听着空中回荡的乐声,比今天干巴巴的看着风筝在天上飞要享受得多。

清 纸制鲇鱼风筝

宋代之后,放风筝变成了清明时节的一种普遍习俗,放风筝的寓意也悄悄发生了改变👇

放晦气

把灾病写在风筝上,放高之后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也都让风筝带走了。

《红楼梦》第七十回,宝钗、黛玉众人集体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时候,多病多灾的林妹妹放了一个美人风筝,目的就是为了“放晦气”,“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清 孙温 《红楼梦画册》男子篇

01 射柳射柳击球东苑里,流星骏马蹴红尘。

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秋日祭祀时会骑马绕着林子转圈,称为蹛(dài)林。

射柳就是从蹛林演变而来,金辽时期就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春日游乐项目。

清 《绮春园射柳图》

辽金元的射柳,操作起来有些细微差别,但总体来说需要👇

射柳 · 辽金元

在柳枝上做好标记,之后由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射断那枝被标记的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再驱马接住。

不难看出,这考验的是骑射的真功夫。

明 唐寅 《射柳图》

但到明朝之后,射柳就变得更具娱乐性了👇

射柳 · 明

据明朝人的记载,当时的射柳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让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02 斗鸡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斗鸡作为一种“游戏”,历史相当悠久,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已经出现了关于斗鸡的记载。

斗鸡利用的是鸡在发情期好斗的天性,春天自然是斗鸡的最佳时节,古代斗鸡基本上都是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明 周之冕 《榴实双鸡图》

斗鸡的习俗历代都有,一直延续到现代,但唐代因为社会稳定繁荣,斗鸡尤为盛行。

当时斗鸡不只在民间流行,连皇帝都是斗鸡的重度上瘾患者,唐朝的二十位皇帝里,除了开国初期的几位皇帝,其余都斗鸡成瘾。

其中最瘾最重的,非唐玄宗李隆基莫属。

宋 李嵩 《明皇斗鸡图》

唐玄宗曾在皇宫内专门设立了饲养斗鸡的鸡坊,重金购买数千只善斗的雄鸡养在其中,最后还在六军中挑选出五百兵士来给它们做训练。

03 曲水流觞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喝酒,是男士们在清明出游时的重头戏。《梦粱录》记载,南宋时期的杭州居民,无论贫富,清明那天都是不醉不归。

但身份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同。

快意恩仇的长安侠少们,可以一手握缰绳,一手拎酒壶,充满侠客的意气风流。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连党……并髻于苑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器随时之,遇好囿,则骑马而饮。——《开元天宝遗事》

文人雅士们,则首推经典、风雅的👇

曲水流觞

找一条蜿蜒的溪水,从上游放下许多盛满美酒的酒杯(觞),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必须饮尽美酒即兴赋诗。

清 樊圻 《宴饮流觞图卷》

这种充满文人特质的饮酒方式,因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而名闻天下,引来无数后人效仿。

隋炀帝就曾在自己的御花园内建造流杯亭,大名鼎鼎的唐代曲江宴上,曲水流觞也依然是主角。

清 《十二月令图·四月流觞》男女皆宜篇

01 蹴鞠秋千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

蹴鞠,类似今天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在民间流行起来。到汉朝时,蹴鞠又走入宫廷,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体育运动,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就曾是一位蹴鞠高手。

元 钱选 《宋太祖蹴鞠图》

就像今天的世界杯能引发全世界的狂欢,蹴鞠的受众群体广泛,男女老少无不为之沉迷。

南宋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

不要怀疑,古代也有“女足”存在的。

在社会风气开放的唐代,就有宫廷女子们热衷蹴鞠,唐太宗、唐玄宗还是宫廷女子蹴鞠大赛的忠实观众。

清 《古代仕女行乐图》

就算到了程朱理学掌控下的明代,“女足”也没有消失。明朝初年,还出现了一位叫彭云秀的超级女球神。

据说这位彭云秀会16种踢法,全身触球永不坠地,因而得了个雅号叫“女流清芬”。

02 马球鸣钟平乐宴,击鞠茂陵游。

击鞠即是马球,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用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

马球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唐朝的历代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忠实爱好者,唐玄宗还曾下令把马球列入军队训练科目。

五代 赵喦 《八达游春图》

同样流行的,还有女子马球。

唐朝诗人王建有句诗叫“十队红妆伎打毬”, 其中打毬即是马球的别称,十队红妆,可见参加这次女子马球大赛的人数众多。

唐 彩绘打马球俑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时期,女子马球依然流行,宋徽宗还曾组建过一支球技高超的宫廷女子马球队。

唐 彩绘陶打马球女俑 国家博物馆藏

03 集体相亲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这句诗出自《诗经·国风》,意思是郑国人喜欢春游,每到春天,东门外到处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

因此,许多男士就利用这个机会来寻找 “真爱”,如果男女两个人互相看对眼,就会“赠之以勺药”,互定终身。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庭院观花》

不只郑国人如此,细数《诗经》中的爱情故事,大都是在春游期间发生的。

这是因为先秦时期的春游,本身就是一场集体相亲大会,目的就是给单身男女提供见面、私奔的机会。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故意不参加相亲大会的人,还会受到惩罚。“以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礼记》

清 洒线绣绿地绣五彩仕女秋千图经皮

古人的清明如此精彩多姿,你的呢?

这个清明你是怎么过的,欢迎留言告诉宝哥哥~~

更多内容,请关注“宝库”本文为“宝库”原创,转载请私信“宝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