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强调某个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宝宝不守规矩,不要惩罚,不管是吓唬还是打骂,都会带来不良影响,胆小的宝宝会害怕,胆大的宝宝会生气、怨恨。在说服引导的过程中,宝宝情绪平稳,思路清晰,听了妈妈的分析,能顺着妈妈的引导重新评价自己的行为,产生正确的认识和自我体验。

心理学家霍夫曼研究了有关儿童教养的文献,目的是了解父母的惩罚技术是否对孩子的道德发展有影响。那么,哪种教养方式更利于道德发展?他将三个主要的惩罚技术进行了比较。首先,撤销关爱,在儿童做出不良行为后,停止对他的注意、关爱和支持,换句话说,就是让他产生关爱缺失的焦虑。然后,权力压制,强制要求、人身约束、殴打以及取消特权等,这些运用长辈的权力控制儿童的做法可能会让儿童害怕、生气或怨恨。

最后,说服引导,面对某个行为,说出这一行为对他人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改变的理由等。结果显示,说服引导对促进道德成熟特别有效。接受说服引导训练的孩子,道德发展更加成熟;而经常使用权力压制的父母培养的孩子,其道德表现更有可能不成熟。

为什么说服引导的教育方式更有效呢?在说服引导的过程中,宝宝情绪平稳,思路清晰,听了妈妈的分析,能顺着妈妈的引导重新评价自己的行为,产生正确的认识和自我体验。举个例子,宝宝在马路上乱跑,兴致很高,撞到了行人身上。妈妈及时制止了宝宝的行为,告诉他这样很危险,刚才若不是叔叔快速停下,他就会被撞倒。以后不能在马路上乱跑,可以去公园玩儿,那里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更适合宝宝玩耍。一旦宝宝感到内疚,就会及时改正。

另外有研究显示,对两三岁的宝宝讲道理有一定效果,它能提升孩子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以及服从父母要求的意愿。愤怒、体罚、打骂孩子,没有顾忌孩子的尊严,高强度的权力压制模糊了他的认知,很容易导致孩子逆反、抗拒以及不懂得关心他人。耐心对宝宝说服引导,宝宝学规矩不等于做事就有了规矩,妈妈教了规矩不等于宝宝就能按照妈妈教的做,当宝宝不守规矩的时候,妈妈怎么办呢?

第一,强调某个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宝宝不守规矩,不要惩罚,不管是吓唬还是打骂,都会带来不良影响,胆小的宝宝会害怕,胆大的宝宝会生气、怨恨。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宝宝他这么做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利。第二,向儿童解释某行为不恰当并且应该改变的理由,任何不良行为、不守规矩的行为,都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一次违规不改变,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次数多了,养成习惯了,改正起来就不容易了,一个满身坏习惯的孩子今后很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