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没有永远的荣华,贾府作为曾经兴盛过的国公府,自然也有衰败的那一天。也许个人努力过,但是终究抵不过大势,树倒猢狲散,会是最终的结局。

贾府为什么会败落?

无非是有着两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治上已被边缘化,毫无出路。

贾府曾经盛极一时,贾演贾源兄弟两个一宁国公一荣国公,尤其是贾源,军功卓越,很了不得。贾家此时盛宠无比,到得贾代善贾代化这一代,贾府仍然是烈火烹油。

可是,到得文字辈,贾府就不行了。贾敷早死,贾敬倒是成年即中了进士,还娶妻生了子,可惜一味好道,修道之人,怎么会在乎世俗的功名利禄呢?于是乎,他对家族的助力,基本接近零。贾赦一味好色,袭了一等将军的爵(贾府的爵位,非世袭,会被递减)却不好好做官,于家族无益,贾政虽然从小就酷爱读书,也想着从科举上挣个出身——因为他没机会袭爵了,很可惜,贾政一辈子也没中进士。

到了玉字辈,贾珍不用说,没出息,贾珠倒是有可能,早死了,贾宝玉不用说,根本就是和书有仇。贾环也是烂泥糊不上墙,出个谜语都没人猜得出来。

到了草字辈,贾蓉没戏,为了秦可卿丧事体面,还得买官,贾兰倒是不错,只可惜还小,暂时也救不了贾家……

贾敏不错,嫁给了前科探花+盐政+列侯林如海,前途无量,可惜林如海早早地就去了,给贾家的助力虽然有,但不如预期地多——那也是没办法,谁让他命不长呢。

下一辈里,贾元春不错,进宫为妃,可惜有宠无子,最终还倒了台——

贾家的政治靠山里,除了贾元春,还有北静王,最终都在党争中落了下风。

贾府已经离权力中枢太远太久了,又没了靠山,不败落是不可能的。其实那些张华的小案子,蒋玉菡的案子,放高利贷什么的,在贾府强盛时根本不是个事,但是,到了走下坡路时,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熟知贾府根底的贾雨村一抖露,贾府就倒霉了!

第二:经济上已坐吃山空,发财无望。

贾府的收入哪来呢?爵位,庄子里的地租(商铺?),职位俸禄,灰色的人情收入,宫里的赏赐,差不多就这么些吧。

(网络图)来看看他们的现状。

荣国公爵位递减,俸禄是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没有。那就得靠再复起,可惜读书人没有,更别提中举做官,走回中心了。贾府购置过的土地有限,秦可卿倒是说过,偏偏没人采纳。朝廷新贵多多,就贾府在朝中的地位而言,原有的土地包括商铺都可能会减少,何况靠地吃饭,总是有风险的,乌进孝进京时就说了,要靠老天爷开恩。贾府里也没几人有正经官职,俸禄非常有限,再说了那俸禄能有几个钱,做京官还得看灰色收入,可他们都没担任重要官职,贾政员外郎做了好多年,才混了个主事当,人家送的自然不会多,相反,他还得时常打点出去。至于宫里娘娘给的赏赐,也就是个体面。

支出呢?相当多。

不说几百人的月钱,单就重复采买,就伤不起。底下办事人员,不断地贪污,根本无人监管。主子们的生活又奢侈得很,一顿螃蟹吃它个二十两,给丫头做个衣服也二十两,至于做做生日,喝喝酒看看戏什么的,都是要钱的。何况同行们还时不时地要贾珍等人请客的,宫里太监又时不时地来借个钱,一借就是成百上千的,还有借无还,这日子,也真是难过了。难怪贾珍老感叹,这真真不要过年了,贾母撒撒钱取乐,供奉供奉尼姑道士们,一年年下来,数目不少,反正大家可劲地用,至于钱从哪来,才不是他们要管的呢!

所以,王熙凤和贾琏两口子常常想办法,放贷的放贷,偷当的偷当,总之,怎么来钱怎么办,要不然,贾母不高兴了,王夫人又生气了。这有钱的家,当得,没钱的家,当起来也没什么意思。——当然了,放在小门小户,这还不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只是虽是骆驼,终是死了。曾经繁华的贾府,最终没落,锦衣华服的高高在上的公子王孙们,最终低至尘埃,零落成泥。(婉如清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