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四大元老”: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又称“国民党党国四老”,吴稚晖赫然在列。民国公认的四大书法家:谭延闿、胡汉民、吴稚晖、于右任,吴稚晖也赫然在列。

吴稚晖擅长书法,尤以篆书见长,他入选“民国四大书法家”,就是因为他的篆书,他的篆书以线条静穆,体态安然见长,加之风格端丽、法度严谨、结构疏朗,卓然有大家风范。

吴稚晖名吴朓,后改名吴敬恒,字稚晖,前清举人,1901日赴日本留学,在日求学期间,曾率一班同学找驻日公使蔡钧,请他保举蔡锷入成城学校,结果,蔡钧却让日本官方将他们驱逐回国。

归国后,吴稚晖与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上海爱国学社,又在《苏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清朝政府,鼓吹革命。后游学英国伦敦,并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1912年,他与李石曾、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鼓励青年以低廉的费用去法国留学。1913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吴稚晖任国语读音统一会会长,后创办《公论》杂志,任《中华日报》主笔,一直支持和鼓励革命,支持和鼓励青年学子留学,不遗余力。

1924年,吴稚晖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兼任黄埔军校政治讲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他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后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1928年,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吴稚晖出任校务委员,后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主席,积极从事国语统一工作。

吴稚晖是最早一批投身国民革命的人,既是孙中山的忠诚战友,又是蒋介石十分信任和倚重的党国元老,还是蒋经国非常景仰的老师,可以说,吴稚晖在民国政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称得上超级牛人,其事业与学问上皆有非同寻常的建树。

但吴稚晖虽然一直身处政治之中,但他对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有着自己执著的追求,所以又能游离政治之外。抗战期间,他随国民党中央牵往陪都重庆。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蒋介石力请吴稚晖接任国民党政府主席,吴稚晖以“三不”为由坚辞,他说:“一是,我平常的衣服穿得很随便简单,做元首要穿燕尾服、打领带、打领结,我觉得不自在; 二是,我脸长得很丑,不像一个大人物;三是,我这个人爱笑,看到什么会不自主地笑起来,不要哪天外国使节来递国书,会不由得笑起来,不雅。”

此后,吴稚晖再没有出任过国民党要职。1949年,国民党被打败,吴稚晖随蒋介石到达台湾,1953年病逝于台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