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晚我写了《5年4倍的大牛市起点,抄底中国的时候到了》,没想到当晚川普就给我们领导打电话,周五A股出现一波大反弹。部分人留言说我这么早就喊底了,会误导人家。究竟有没有误导,看我这条老韭菜在上轮熊市的亲身经历或许能得到点启发。

先简单说说背景,当时正是A股的第三轮牛熊周期。在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利好消耗殆尽后,2010年GDP增速重新开始下滑,股市再度拐头进入下跌趋势通道。刚好又遇到了2010-2012欧债危机,大家都非常担心,大部分人仍未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走出来。

当时看空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部分人认为前低1664一定会破,国家强行用“4万亿”拉起来的股市根本就是泡沫,因为看经济增速我们一直不断下滑。类似这种极端看空的想法深入民心,大家都无视了A股估值已经在历史低位,以致后来很多利好政策看上去都是垃圾。

利好政策出台,行情就是高开低走。A股有句话名言,在牛市所有利空都是上车机会,在熊市所有利多都是跑路机会。

我在2013年的时候,如同今天一样,通过网格策略逐步把仓位打到了80%以上。并且我联系了几位场外的朋友,跟他们详细分析了大致情况,我认为差不多是到重仓的时候了。

当然,他们都只是简单地“听取”了我的意见,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在2013年熊市末端,行情并没有马上触底,而是继续下跌,我记得当年我最大回撤了约20%

到了2014年初,很多利好政策已经浮出水面,并且创业板已经带头走了一年小牛市。于是我再联系那几位朋友,跟他们再详细分析了大致情况。他们看了下我的收益,依然选择“只听不干”。

他们是什么时候才进场的?时间指针要拨到2015年初。当时上证指数已经从2000点涨到了3000点,而我的收益也已经从回撤-20%,到盈利超过了50%。

你们平时不是很好奇药师为什么那么多网格策略、套利策略、轮动策略吗?那都是我在经历上一轮漫长震荡市的时候想出来的。通过网格、套利、轮动,我在震荡市里面虽然保持很重的仓位,但每次反弹上原来的高点,我都比别人高一些,挣多一些。

普通人要获取超额收益很困难,要么是精通各种超额收益技巧,要么就把资金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散户可以定投指数增强基金,大户可以购买实力强的私募基金。

在熊市每一份超额收益都弥足珍贵,因为那都是我们在牛市时候上杠杆的基础子弹。

回来继续说我那几位朋友的事。事实证明,人的情绪都有“矫枉过正,自我强化”的特性。由于长期空仓,他们没有听我劝告,在估值底持有足够的筹码。一路看空的他们在早期非常爽,但也导致了他们在牛市初期反应迟钝。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在2015年的3000点。

这还不是最悲剧的,更悲剧的还在后面。

因为属于追高建仓,成本价远高于我,他们起初都格外小心。但就是这么不巧,在2015年初大盘开始了一段小回调。看似小回调,但那时候大盘也摔了300点,跟年初跌破3000点那波很相似。

当时可把他们吓坏了,把大部分仓位又卖掉,离场观望。然而命运弄人,上证指数在他们卖出后,又重新迅速拉升,并且开启强突破趋势行情。只要懂趋势模型的人都知道什么回事,他们只好又重新杀回来。

当时行情启动超级快,根本就不给回调加仓的机会。等他们终于把仓位做稳了,那时候上证指数已经4000点。对他们来说,4000点的确是“牛市的开端”,人民日报是没有说错的。

我当时在干嘛?我那时候主要就是上杠杆趋势持有300股指期货,因为杠杆的缘故,我的收益已经超过100%。

随后就没有特别的事发生了,大家在牛市里各种嗨,回调就加仓,回调就上杠杆。直到2015年5月,大盘忽然小崩了一段,引起了我的戒心。现在看回去是小崩,但当时上证指数又摔了300点。

港真,我的戒心不是源于分析什么经济数据判断,而是我当时盈利已经很多了,超过160%。西方资本世界400年金融史告诉我,金融运行逃不开周期,极度繁荣之后就是极度衰落。当时也有看空的声音,不过都被无视了。

其实每一个时期都有人看多或者看空,而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放大了一部分人的声音。比如说在牛市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播利好。在熊市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播利空。

由于当时是牛市,我也只是因为盈利提高了戒心,并没有预判熊市在什么时候到来,依然用趋势模型逢回调就上仓位加杠杆,但上杠杆的力度开始减少

转眼之间,时间来到了2015年6月。这时候A股的波动率明显提高了,很容易就暴涨暴跌,今天跌6%,明天又涨5%,但整体行情向下,令我趋势模型频繁出现止损信号

趋势频繁地止损已经是一个信号,但牛市里大家都红着眼,谁会在意这个,不过我卸掉了所有杠杆。后面我继续用趋势模型上车了几次,但也都止损了,仓位进一步减少。

把镜头给回我几位朋友。他们在后期也跟着我上了杠杆,买沪深300股指期货。但因为成本比我高,建仓比我晚,导致早期的加仓力度也不够我大。以致于当趋势破位的时候,他们的盈利只有20%多。真的很难令人相信,经历过一波牛市,盈利就只有20%。

我在卸杠杆的时候也通知了他们。这次他们终于把我的话听进去了,如果像部分人一样,在熊市中上杠杆逆势加仓,爆仓就是他们的悲惨下场。

至此,我要分享的故事就结束了。我们清仓之后,又做了分级A和用股指期货吃折价套利,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以后有空了再说。

我分享这个在2013年熊市的经历,只是想说明几个道理:

1、99%的人都不可能准确猜到所谓的“市场底”和“市场顶”。人的情绪都有“矫枉过正,自我强化”的特性。我因为早进场,最初也承担了20%最大回撤。最后也没逃顶,熊市初期还在用趋势模型加仓,顶部的利润我是回吐了的。

2、仓位管理和超额收益是核心。我虽然早进场,但通过网格、套利、轮动等策略,在震荡市获取超额收益。在牛市初期,我已经比别人多赚20%,这成为了我在以后大胆上杠杆加仓的“心理安全垫”。

3、我的朋友们因为长期看空,导致出现了情绪惯性,错过了熊市末端的启动行情。缺乏在熊市积累的利润,在牛市初期没有信心扛过回调,导致一错再错。站稳的时候,牛市征途已经过半。

4、幸亏最后在熊市初期及时卸掉杠杆,他们没有遇上爆仓惨案,也没有在牛市里亏钱,即使在4000点启程,最后还是赚钱出局的。但我知道很多人就没那么幸运了,4000点才入市,等到情绪产生了牛市惯性,在熊市初期还上杠杆死扛,有几位前辈就是那时候自杀的。

我的几位朋友的经历,基本可以代表了对大部分散户的经历。我做了张图,可以更具体展现这几位朋友的心路历程:

另外,我还做了一张当时我的操作历程:

其实正因为A股是一个“牛短熊长”的市场,我们才更要提前进场热身,正因为牛市的迅速,以致于当我们反应过来要上车的时候,已经是夜班车了。虽然短期还可能继续探底,但相比起下一轮牛市这又能算些什么呢?

况且在慢熊市底部通过网格、套利、轮动等策略,不断赚取超额收益,虽然整体还是亏,但也亏得比其他人少,牛市来临赚得比别人多。

药师估值数据】1.0基础版对外开放。大家可以在微信公众号:股市药丸查A股、港股还有各大指数的成份股权重和估值数据,包括PE,PB,ROE,股息率。关注对应的交易品种后,还可以设置估值提醒。我每晚都会更新以下交易模型信号,欢迎关注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300ETF(SH510300)$ $沪深300(SH00030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