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本硕连读

荣获国际国内奖项无数

手握数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拒绝企业高薪招聘

选择了参军入伍加入海军

从硕士到战士

请看这名“大龄新兵”的“奇幻漂流”

“划臂!抬头!吸气再自然些!”在素有“海军沙角大学”的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班长王彦迪正辅导今年的新兵姜勇杰训练,而泳池里的这名新兵,比他还要年长3岁。

“大龄新兵”姜勇杰,是名副其实的高材生:河南理工大学本硕连读,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学校一等奖学金2次、河南省优秀高校毕业生、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二等奖、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学术竞赛二等奖、国家发明型专利1项、实用型专利3项……

集各种“荣耀”于一身的他在毕业前已收到几家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但他丝毫不感兴趣,一心只想当海军。别人不解,大公司收入高,平台广,施展空间大,入伍当“大头兵”,“没钱”又“屈才”,图啥?

▲入伍前,姜勇杰参加工程机器人大赛

▲入伍后,姜勇杰参加射击训练

“当一名水兵,跟着军舰闯大洋一直是我的梦想!”原来,大学读书时,姜勇杰通过新闻媒体,深切感受到这些年中国海军走向世界的风采。海外护航、也门撤侨、联合军演、友好访问,威武的战舰、浪花白的军装,尤其是那随风舞动的水兵飘带,总能让姜勇杰魂牵梦绕。

尽管播下梦想的种子,作出入伍的决定,姜勇杰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他知道,24岁入伍,年龄偏大,留给自己的成长时间非常短,能不能在部队干得好谁也不知道,还可能耽误了求职的最佳时机。正当姜勇杰辗转反侧时,无意间看到的一档电视节目打消了他的疑虑。

姜勇杰看到的,正是海军郑州舰实习舰长韦慧晓讲述亲身经历的央视《开讲啦》节目。拥有中山大学博士学位的她决定加入海军,34岁才戴上“一道杠”的学员领章,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突破了很多常规成长周期。“韦慧晓入伍时比我年龄更大,人家可以的,我也一定可以。”就这样,姜勇杰毅然选择了蓝色方阵。

▲韦慧晓的事迹鼓舞了姜勇杰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入伍初期,姜勇杰还是感到了诸多不适应。“方块加直线”的军营生活让他感到枯燥乏味,高强度的军事素质训练让他觉得力不从心,周围战友的年龄和学历差异让他很难找到共同话题,他不自觉怀念起入伍前的日子。

“不管博士还是硕士,进了军营就是一名战士。”训练基地“开训第一课”上,一级军士长张战胜的讲话敲醒了姜勇杰。看着“兵王”肩上那些闪烁着光芒的“粗拐”,他暗自定下决心,要以一名新兵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做一名最优秀的新兵。

内务、队列、体能,姜勇杰都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许天资聪颖,各方面他也比别人领悟快一些。真正让他感到遇上“拦路虎”的,还是“游泳关”。在决定加入海军之时,他就偷偷看了不少教程,可到了真正下水的时候,那些动作、口诀就全忘到脑后,没来得及施展“三脚猫”功夫就呛了水,只好向安全员求救。

▲训练中的姜勇杰(右二)

▲姜勇杰与战友交流

“水兵不会水怎能行。”带着以前考研的那股“狠劲”,姜勇杰主动找到区队长杨文博要求加练。晚饭后、熄灯前,连队楼前都能看到姜勇杰的身影,还带动了一批“后进”战友一起练。“划臂、收腿、夹水……”姜勇杰的泳姿逐渐熟练娴熟。

经过刻苦的训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姜勇杰从一名“入水秤砣”变成“浪里白条”,游泳成绩在新兵中进步最快。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基地的游泳考核中,他的游泳成绩在连队里名列前茅。成功闯过了“游泳关”,姜勇杰更加自信,面对完成接下来的实战化训练,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大展拳脚”。谈到未来的打算,姜勇杰说,“让大海来告诉我答案吧。”

从“硕士”到“战士”

转变的是身份的称呼

不变的是不断进取的精神追求

只要坚持奔跑在追梦的道路上

部队必将提供广阔的舞台

让你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燃热血,当海军

洞幺洞幺,我是洞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