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是清代光绪年间特有的一种货币。有着清朝货币特征,由于当时时局不稳定,因此几乎在全国的各个省都有专门的货币铸造厂。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个时代的货币上都有鲜明的铸字,标明是哪个省的造币厂铸造的。这种被誉为中国最早机制洋式银元的“光绪元宝”,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又名“龙洋”。

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26年6月,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继而福建、江苏、四川等省相继仿铸铜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川督岑春煊始议铸造铜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建立四川铜元局,其规模不大,仅就原购铸小制钱的废机修整使用。光绪三十年(1904),仿湖北省铜币式样.将“四川官局造”五字改为“四川省造”四字。

河南藏艺轩展示的这枚钱币正面圈内铸有铭文"光绪元宝",珠圈外上环铸楷体"四川省造"四字,底部铸钱银价值:"当十",左右铸满文钱币铸造局名;元宝反面内圈铸有神龙腾飞图,外圈铸有英文,左右六星花,品相精美,其审美风格共同,铸工精美,品相较好,铜币包浆入骨,流转痕迹自然,边齿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