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研究,对沙排比赛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沙地温度(以下简称沙温)、风、降水、雷电等。研究表明,当气温低于30℃,湿度较小,酷热指数(体感温度)低于32℃时,适宜开展沙排比赛(见附表)。

一、沙滩排球运动及其特点

沙滩排球(以下简称沙排)顾名思义是指在沙滩或者人造沙滩上举行的排球运动,一般在室外沙滩上举行。沙排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16米×8米的长方形。场地边线外和端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最多6米,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高12.5米。比赛场地的沙滩必须是水平的,至少40厘米深,其中没有石块、壳类及其它可能造成运动员损伤的杂物。比赛场区上所有的界线宽为5~8厘米,界线与沙滩的颜色需有明显的区别,并且由抗拉力材料的带子构成。

沙排最早出现在20年代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被视为美国排球的“国粹”。一到夏季,人们便涌向海滩,架起球网,在柔松的沙滩上,充足的阳光下,尽情地跳跃、滚翻、鱼跃。人们还把游泳、冲浪、打排球结合起来,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乐趣。

1993年在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代表大会上,沙滩排球被确定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开始进入奥运会赛场。

根据沙排的起源和排球的特性可以看出沙排运动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①它是一种户外运动。②它的运动场地的下垫面是沙子。③它具有炎热的属性,即开展运动时气温较高。④它的比赛规则与室内排球(以下简称排球)相似,但还是有别于排球运动。其不同点之一就是一个队仅由两名队员组成,每队的两名队员必须始终在场上,不能换人。

气象条件对沙滩排球运动的影响

附图 1 俄罗斯的气候类型

二、气象条件对沙排运动的影响

1 、气候条件对当地沙排队伍水平的影响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2012年间奥运会排球项目奖牌分布情况为:巴西43.4%,俄罗斯23.3%,意大利20%,其余13.3%。而1996年—2012年间奥运会沙排项目奖牌分布情况为:巴西36.7%,美国30%,中国26.7%,其余6.6%。统计结果表明:巴西不仅是排球强国,也是沙排强国。而俄罗斯仅是排球强国,不是沙排强国。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巴西和俄罗斯出现如此不一样的比赛结果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所具有的气候特征。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其偏北地区还受寒带气候的影响,气温相对较低,不适宜开展户外活动。同时,俄罗斯的海岸线虽有34000公里,但由于其北部气温低,只有西面黑海沿岸约600公里左右的海岸线适宜开展沙排运动(见附图1)。而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大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东临大西洋,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适宜开展户外活动。同时,巴西的海岸线7400公里,几乎沿海大部均适宜开展沙排运动(见附图1)。所以有人说:巴西排球、沙排都厉害,只因为气候温暖。

由此可见,一地的沙排队伍水平是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不无关系的。因此,沙排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应将训练地点尽量选择在较炎热的海滩上。

气象条件对沙滩排球运动的影响

附图 2 :巴西 的气候类型

2、气象要素对沙排比赛的影响

由于沙排是一种户外运动,因此它对气象条件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据研究,对沙排比赛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沙地温度(以下简称沙温)、风、降水、雷电等。

①气温

由于沙排起源于夏季,本身带有炎热的属性,同时作为一种户外运动,气温不宜太低,因此,在进行沙排比赛时,一般都选择在气温较高的天气里进行。但气温也不能太高,当气温超过30℃,甚至35℃以上时,由于运动员整场比赛不能换人,长期在高温环境中过度运动,不仅体能消耗较大,而且还有可能中暑。同时当气温较高时,沙温也会上升很高,此时有可能超过45℃,烫伤运动员的脚。

不仅如此,高温的环境,还会影响观众观看比赛。由于在户外,观众又不能打遮阳伞(打遮阳伞会遮挡其他观众的视线),要观看完整场比赛确实是一种考验。因此,沙排比赛一般都会避开午间时段。

研究表明,当气温低于30℃,湿度较小,酷热指数(体感温度)低于32℃时,适宜开展沙排比赛(见附表)。

②沙温

沙温是指沙排场地上沙子的温度。这种温度的观测开始时间较晚,是一种“冷门”数据,也体现出了气象服务工作越来越人性化。沙温与气温息息相关,由于沙子比热小,一般来说,气温升高时,沙温升高会更快。

观测沙排场地上沙子的温度,主要是为比赛时的场地降温提供数据支持,以避免受太阳直射后沙子表面的温度过高,灼伤运动员的皮肤。

当气温、沙温较高时,工作人员应积极开展消暑降温工作。2011年08月在深圳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时,举行沙排比赛的两天(13-14日)中,室外最高气温一直保持在34℃左右,沙温则在59℃左右。开赛第一天就有一名运动员差一点中暑,冰敷后才勉强完成了比赛;安保团队每天都有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如痉挛等症状)。此时的沙排比赛被人称作为“热锅里的狂欢”。最后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地向场地晒水、向观众喷水雾、发放大草帽及防暑药品等才顺利的完成了比赛。

研究表明,当沙温低于35℃时,适宜开展沙排比赛(见附表)。

③风

由于沙排比赛用的球的重量比室内比赛用的球的重量要轻一些,因此沙排比赛比较容易受到风的影响,一般来说风速越大影响也越大。但适当的微风,则有利于运动员排汗、更好的发挥比赛水平。

研究表明,当平均风速低于5m/s时,适宜开展沙排比赛(见附表)。

④降水

雨水不仅使排球表面变得湿滑、难以掌控,还影响了运动员的视线及场地的松软程度。如果是蒙蒙细雨的话还影响不大,如果1小时的降水量达到5mm以上或者3小时降水量达到10mm以上,将对比赛产生较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无雨时适宜开展沙排比赛(见附表)。

⑤雷电

在雷雨天气里,站立或跑动的运动员就成了一根根矗立的“引雷针”,容易遭受雷击。由于水陆交界处电阻率低,沙排比赛时其运动员更易遭受雷击。(文字:车召贵)

气象条件对沙滩排球运动的影响

附表: 气象要素对沙排比赛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