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拆掉的老南市 寻找曾经留下的印迹(多图)

上个世纪初,天津南市还是一片湿地,芦苇茂盛,水鸟翱翔。时间走过了一百年,此地重新开发建设,全部建筑被夷为平地,视线为之开阔。那些街巷、那些院落、那些人们、那些故事,所有的细节都不复存在,一种复杂甚至有些心痛的感觉由然而生。在这片只有1.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承载着几代人的挣扎、期盼、奋斗和梦想。民众的参与,施政者的管理,繁华与荣耀,衰落与毁誉,在南市老建筑的推倒声中,一切积尘,都化作烟,飘然升腾,离我们远去。

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也留在曾经在此生活过的人们心中。一代代的南市人在创造和建设了它之后纷纷离去,但只要南市还在,这种记忆就有了传承的载体。如今南市走了,南市滋养过的几代人也相继走了,真叫人情何以堪。我知道,城市的漫长成长,总是伴随着创造与毁灭。南市本身没有记忆,是我们这些在南市生活过的人赋予它的。如今,在南市出生成长的最后一代人,都到了怀旧的年龄。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上,写在历史上每个南市人的生活历程中,每一道印记都是刻凿留下的痕迹。很遗憾,这一切印迹都不复存在。

清晨胡同里的叫卖声,冬日早点部门口蒸腾的热气,午后斜阳院落里的闲暇时光,傍晚路灯下人们的纳凉聊天,都变成记忆的碎片。南市的地理位置、建设过程、兴衰始末及昔日容貌,它的成长与消失背后所反映出的天津的发展,政治与经济、战争与天灾人祸,是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也有一层宿命般的色彩。也许,南市的改造,有太多的理由,但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当“所有的文化记忆、历史遗存和积淀被铲平,这是一个文化悲剧。”

未来住在南市的人们,再也不能依靠有形的城市脉络传承自己的地域历史,他们还需要这种历史的感知吗?有没有可能,人们偶尔想知道他们的所在,是老南市的哪一个方位,进而想起老南市的故事,使自己的家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拥有完整的灵魂。也许,对一个地方而言,人们的情感产生了归属,城市的灵魂才有了归宿。 摘自《南市沧桑--前言》










































(文章转载自“天津市档案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