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拆掉的老南市 尋找曾經留下的印跡(多圖)

上個世紀初,天津南市還是一片溼地,蘆葦茂盛,水鳥翱翔。時間走過了一百年,此地重新開發建設,全部建築被夷爲平地,視線爲之開闊。那些街巷、那些院落、那些人們、那些故事,所有的細節都不復存在,一種複雜甚至有些心痛的感覺由然而生。在這片只有1.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承載着幾代人的掙扎、期盼、奮鬥和夢想。民衆的參與,施政者的管理,繁華與榮耀,衰落與譭譽,在南市老建築的推倒聲中,一切積塵,都化作煙,飄然升騰,離我們遠去。

一個城市的記憶留在它歷史的街區與建築上,也留在曾經在此生活過的人們心中。一代代的南市人在創造和建設了它之後紛紛離去,但只要南市還在,這種記憶就有了傳承的載體。如今南市走了,南市滋養過的幾代人也相繼走了,真叫人情何以堪。我知道,城市的漫長成長,總是伴隨着創造與毀滅。南市本身沒有記憶,是我們這些在南市生活過的人賦予它的。如今,在南市出生成長的最後一代人,都到了懷舊的年齡。城市不會泄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上,寫在歷史上每個南市人的生活歷程中,每一道印記都是刻鑿留下的痕跡。很遺憾,這一切印跡都不復存在。

清晨衚衕裏的叫賣聲,冬日早點部門口蒸騰的熱氣,午後斜陽院落裏的閒暇時光,傍晚路燈下人們的納涼聊天,都變成記憶的碎片。南市的地理位置、建設過程、興衰始末及昔日容貌,它的成長與消失背後所反映出的天津的發展,政治與經濟、戰爭與天災人禍,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也有一層宿命般的色彩。也許,南市的改造,有太多的理由,但正如馮驥才先生所言,當“所有的文化記憶、歷史遺存和積澱被剷平,這是一個文化悲劇。”

未來住在南市的人們,再也不能依靠有形的城市脈絡傳承自己的地域歷史,他們還需要這種歷史的感知嗎?有沒有可能,人們偶爾想知道他們的所在,是老南市的哪一個方位,進而想起老南市的故事,使自己的家園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擁有完整的靈魂。也許,對一個地方而言,人們的情感產生了歸屬,城市的靈魂纔有了歸宿。 摘自《南市滄桑--前言》










































(文章轉載自“天津市檔案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