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简化汉字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因此等到了1977年,全国打算推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在这次方案当中,“萧”姓经过简化,就成为了“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改为了“肖”姓,不过随着中国人文化水平的提高,最终“二简字”方案还是决定不再向全国推行,但是“肖”这个姓氏,却保留了下来,不少人也没有再改回过去的“萧”姓。随着时间的发展,百家姓又增补到了504个,增加了不少生僻冷门的姓氏,然而有一个姓氏,如今有着740多万的人口,是全国第33位大姓,你周围十分常见,却并未曾列入百家姓当中,这便是接下来所要说的“肖”姓。

如今每一个人都有用于区分的名字,而姓氏作为中国人悠久的传统,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6931个单姓,而包括各个少数民族在内,复姓更是达到了9012个,姓氏的多种多样,也见证了支流的不断传承和而发展。

对于古人而言,能够准确而又流利地读出他们的名字,是最为基本的礼节,而大约在宋朝时期,为了能够够好让人们了解姓氏,因此有人编写了一本《百家姓》,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

最初这首儿歌收集了411个姓氏,孩童张嘴便唱“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或许会让人感到奇怪,为何赵钱孙李会排到前面呢?其实这就和当时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了。宋朝皇帝姓赵,因此赵理所当然地排在了第一位。

而在赵之后,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还有南唐国主李氏等几人姓氏,不但地位尊贵,同时也是人口大族,故而排在了后面。

随着时间的发展,百家姓又增补到了504个,增加了不少生僻冷门的姓氏,然而有一个姓氏,如今有着740多万的人口,是全国第33位大姓,你周围十分常见,却并未曾列入百家姓当中,这便是接下来所要说的“肖”姓。

如果是喜欢姓氏读者的朋友们就会发现,在历史上,基本找不到任何“肖”姓的起源介绍,更不用说姓“肖”的名人了。事实上,“肖”这个汉字,虽然春秋以前就已经存在,但是用它当名字的却没有几个,到了汉代以后,原来的“肖”家就逐渐难以再次找到踪影。

那么这740万是怎么冒出来的呢?这就涉及到20年代的汉字简化运动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减少文盲率,使得汉字更加容易学习,因此《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发布,就开始有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

而简化汉字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因此等到了1977年,全国打算推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在这次方案当中,“萧”姓经过简化,就成为了“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改为了“肖”姓,不过随着中国人文化水平的提高,最终“二简字”方案还是决定不再向全国推行,但是“肖”这个姓氏,却保留了下来,不少人也没有再改回过去的“萧”姓。

因此,“肖”姓虽然在中国大陆有着非常多的人口,不过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实际上是找不出几个的。

不单单是“肖”姓,在这次改革方案中,还凭空生出了几个姓氏,比如说“付”姓,这是起源于“傅”。还有闫妮的“闫”,它是起源于“阎”,根据《康熙字典》提到:“阎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这些经过简化诞生的姓氏中,是否有你的姓氏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