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濒临渤海、黄海,海岸线长1038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海洋主体的经济形态。时下渤海海域的海蛏子迎来了丰收季,每年的这个季节忙完秋收全村的人都会集体出动赶海钓海蛏子,这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早上五六点潮水已经退去,生活在渤海滩附近的村民手持竹筐和一条铁丝弯钩做成工具开始赶海了。

任培京62岁职业海鲜采购商贩,他曾经也是一位捕捞海参的潜水员,随着年纪大了体力不支转到这一行。任培京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祖辈都是出海打渔为生也没其他的本事,混口饭吃呗。”上午十点左右任培京骑摩托车来收购海蛏子,在这里的收购价格大约是8元左右,他每天定量收购80斤左右再回到市区海鲜市场卖出去,这一趟下来能赚个200多块钱。

作为附近的村民每天赶海四五个小时会收获20斤不等的海蛏子,提到岸上转手一二百块钱。而做这一行的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年四季除了春节的那几天休息几乎是不闲着,“以海养老”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上午11点左右开始涨潮,赶海的村民陆续归来。头扎围巾的这位老人今年已经72岁,她这一上午收获了12斤的海蛏子赚了不到一百元。作者问了好多年龄大的老人为啥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统一的回答是自己有钱不给孩子要心里踏实。

生意点点滴滴都是精打细算出来的,任培京和老伴从事这一行30年陆续给孩子买了房子和汽车,刚刚还给孩子娶了媳妇。作者疑惑为啥不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这些事情,任培京说道刚工作两年除去养老保险三千来块钱用啥买房买车?

一杆秤,计算器,记账本这三样工具是任培京吃饭的家伙,有市场就会有竞争,在这里因任培京收购的价格高经常遭到同行的抱怨,任培京觉得薄利多销赚点就行大家都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这边的海蛏子都是野生的,只要钓上来就是抢手货,更有附近的市民开车来直接和村民交易的。

和村民们每笔交易大多都是现钱交易,也有熟人要求记账过三五天总结的。在当地村民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去工厂干活的最没出息的,只要你勤劳就饿不着。

上午十一点钟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任培京已经收满了一大箱子外加两个水桶的海蛏子。作者问任培京是否想过啥时候“退休”,任培京笑着说干不动了就退休了,家里还有好多事等着自己干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