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诞生于印度,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古代,皇帝们普遍信佛,不但大肆修筑寺庙,还建立各种佛像供人参拜。我国曾有一巨大佛像,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盛极一时。然而,大约在公元13世纪,佛像却突然消失不见,没有人知道它去哪了。600年后,佛像再次重现人间,可此时的它却已经大变模样。

1983年,参加太原地名普查工作的市政人员王剑霓,偶然间发现了已经消失600年的蒙山大佛。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记载,蒙山大佛于北齐天宝二年被开凿而成,历来被奉为佛祖真身。到了唐朝,佛教进入了一个更加鼎盛的时期,无论是唐高祖李渊,还是唐高宗李治,亦或是武则天,都会去蒙山大佛前祭拜一番,求其保佑自己千秋万代,民间风调雨顺。

然而,李家终究出现了一位与众不同之人。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认为佛教寺庙的扩张,严重影响了国库收入,再加上他信奉道教。因此,他推行了一系列“灭佛”政策,而蒙山大佛也遭到了破坏。公元945年,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来到了蒙山大佛处,他不忍如此大佛被废弃,于是出资重修佛像。

自此以后,蒙山大佛经历了宋、元两朝,一直屹立不倒。可是,佛教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终究要在战火中被毁灭。元朝末年(13世纪60年代),蒙山大佛脚下的开元寺被毁,而佛像也在这个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1983年,市政人员王剑霓发现蒙山一带有大量带“寺”字的地名,而且还有一奇怪的地方——大肚崖。

经过仔细的调查之后,王剑霓发现大肚崖其实就是消失600余年的蒙山大佛的胸部,只是因为佛头早已遗失,再经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原本雕刻精致的佛像已经变成了一般的石头,如果不是仔细辨认,根本就看不出来。此外,佛像胸部以下全部都埋在土里,只有胸部以上露出了15.75米。

后来,太原市有关部门启动相应资金,重新修复了高12米、直径8米、重140吨左右的佛头,而且还是严格按照北齐佛像的风格制作的。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前来加固周围地质,并对佛像进行了进一步的修缮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