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人朱迅在预告中哽咽谈起了自己的父亲,一时间泪流满面,她说:。就是那一刻,朱迅决定回国,父亲十分赞成:。

3月24日,真人秀《你好生活》官微发表了最后两期的预告片,这部由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担任制片并主持的节目,一直以来很受大家的追捧。

在最新的一期中,尼格买提、康辉、朱迅、李思思、张蕾等知名主持人齐聚一台,这样的主持阵容可以说除了春晚外,并不常见。


预告中,大家齐聚一堂,打打闹闹,有说有笑,场面看起来十分的温馨和谐。


但是,其中有一段不同于之前以往欢快的场景,场面变得有些沉重。


主持人朱迅在预告中哽咽谈起了自己的父亲,一时间泪流满面,她说:

“我爸爸走之前,他说想回家”

说完之后,朱迅的眼泪就滑落了下来。


其实,朱迅不止一次表达过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追忆,曾经在她的自述长文中写道:

“那个在我童年中"缺席"的男人,成为了我一生的灯塔,他的背影,指引着我前行......”


朱迅生命中遭遇的三次鬼门关:分别是自己生病,母亲生病,父亲生病去世。

而正是父亲的指引,才有了今天她一切的成功。

01.

1973年,朱迅出生了,自小她便是一个活泼外向的女孩子。

14岁的时候,她幸运的进入了央视担任《我们这一代》的小主持人,那是她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主持”这个行业。


第二年,朱迅又参演了一部带有反叛色彩的电影《摇滚青年》在剧中,她饰演着一位“叛逆少女”小小。


17岁的她可以说是红遍了全国,在那个闭塞的年代里,被全国观众热爱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她深知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在自己最火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出国留学。


而对于她出国留学的念头,源于父亲对她的影响。

她的父亲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担任过中国新闻学院的副院长,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


父亲于她而言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在她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作为新华社记者的父亲就被派驻海外长达10年多之久。


在朱迅的自传中,她是这样写道:

“父亲驻外地10年多,缺席了我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重要时刻,但是我走的每一步都在循着他的脚印。

因他的外派,我留学日本,因他的背影,我转身回国,因他是记者,我当上主持......”


1990年,朱迅踏上了前往日本的留学之路,在那样一个陌生的城市里,17岁的她产生了巨大的无力感和失落感。

02.

当她得知留学费用高达十几万时,心理防线一度崩溃,但倔强的她还是坚持自己所选的路。

为了付清学费,她在业余时间开始兼职,第一份公司是和一位40来岁的日本女人,打扫从1楼到18楼的所有厕所。


用她在自传里的话来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

“听说打扫厕所,我有点懵,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有干过,但是想想自己要交学费,那样一个天文数字,只能硬着头皮,拽着拖把上了。”


可以说,那段时间,朱迅长达数小时的工作累到腰都直不起来。

但是比起肮脏、辛苦的劳作,更让朱迅无法忍受的是,自己的人格受到羞辱。

一次,朱迅在打扫的时候,一位日本妇人走进来,由于没留意地上的水,结果脚下一滑。

一旁的朱迅,怕她摔倒,一把将她抱住,没有来得及脱掉清理厕所带的胶皮手套。


当时和朱迅一起清洁的工人害怕极了,连忙摁住朱迅的头让她赔罪。


当时,那位日本阔太把朱迅招呼出去,从包里掏出两个饭团,递给朱迅,小声的说:好可怜。

目送着妇人离开后,朱迅看到她拿出湿巾擦完手,顺手丢进垃圾桶里,并回头瞥了一眼朱迅。


那份充满着怜悯意味的施舍,和嫌恶的神色,让朱迅没齿难忘。

18岁的她,暗暗下决心,因为自己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她缩短睡眠时间来背单词,为了多打几个小时的工,有好几次差点晕倒在电车上。


当生活逐步走向正轨的时候,过度的劳累,朱迅病倒了,被医生告知患了血管瘤。

为了省钱,她去了一家私人小医院结果手术失败,她又去正规医院第二次开刀。

而比起手术带来的伤痛,母亲的态度更让她难以接受。

03.

母亲来医院看望她时,只待了半个小时,在她的枕边放下半块西瓜后,就转身要走。


对于只有18岁的朱迅来说,默默承受伤痛的她,当时心痛到连西瓜籽都不敢吐,只能咽到肚子里。


身边没人照顾,只能独自疼醒的她,饿了就咬一口西瓜。

这件事,成为了朱迅心里最痛的伤。

在一次机场送别中,朱迅多希望妈妈能够回头看看自己,叮嘱两句,哪怕是一句简单的关心,但是母亲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头看一眼。


望着母亲的背影,让朱迅感到十分寒冷,甚至让她产生疑问:妈,你爱我吗?


那段时间,朱迅十分憎恨自己的母亲,很难走出那段伤痛。

04.

手术后,朱迅为了能够快速赚钱,在伤口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便开始重复自己之前的生活。


3年的艰辛求学之路,让朱迅从绝望中重生,她不停的逼迫自己学习、赚钱,最后还清学费,拿到了高级别日语证书。

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实力,成功进入日本广播协会。


在工作期间,她连续担任了5年女主持,一跃成为日本主流媒体中唯一的中国大陆女主持人。

可以说,照着这样下去,她的事业和生活未来可期,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父亲的一通电话,让她在日本辛苦打下的事业,回归到了原点。

1999年,母亲的脖子上长了两个瘤,需要立刻开刀手术。

第二天便起身回到国内的朱迅,火急火燎的赶往医院,在医院他看到了一个胖胖的男人。

他的父亲,那个曾经风度翩翩的父亲,此刻是如此的苍老、如此的无奈。如此的尴尬。


看到这般无奈,朱迅想到自己拼来的荣誉、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那一刻,朱迅决定回国,父亲十分赞成:

“你回来可以继续为党和国家工作,再说媒体这行,都在有为之年,何不早回来,把精力用于有用之所呢?”


即使意味着自己的事业重新开始,她还是义无反顾。

回国后,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她参加了央视主持人的评选,条件优异的她以第一名的优势进入了央视。

05.

凭借着长期的积累,她先后主持了《正大综艺》、《走进电视》、《为中国喝彩》等等好评如潮的节目。

那时候的她,一度被观众评为“央视一姐”,知名度远超董卿。


在2007年,34岁的朱迅被查出患上了“甲状腺癌”,这种病需要切除声带,但是对于一位主持人来说,声带意味着自己的全部。

迟迟做不了决定的她,在家人的鼓励和陪伴下,才迈出了做手术这一步。


手术结束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大家:我还能说话吗?发现喉咙还有声音的时候,她的眼泪流了出来。

这场疾病让朱迅阔别了舞台7年之久,期间她的疾病前后复发了3次。


好在,用自己的坚强的毅力她走了过来,从磨难中“破茧重生”,她在新书《阿迅》的封面写道:

“我的身上曾经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之后,父亲患癌,经历了3次大手术,在父亲生病的8年时间里,是朱迅与父亲最亲近的8年。

做了40年的市政记者,见识了各国之家的高明手段,他只想女儿简单、幸福、快乐就够了。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朱迅更加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离世后,她深深凝望着墙上父亲的照片,那些家训成为了她一生的护身符......

结语

好的家风,成为了朱迅一路前进的路标。

命运给她设置了一路的坎坷,自18岁患病到34岁抗癌至今13年,每一次痛苦的轮回,都让她自己愈发的强大。


如今的她,在舞台上肆意绽放自己的光芒。

从不认命的她,用自己的经历,创造了传奇。

尽管,她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