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湖南山友相约,再组“跑江湖”组合(我是江西人),一行六人取道新乡,反复穿越于河南、山西间的南太行一段。其实,准确地说,这座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坐落在山西、河南、河北及北京之间,八百里太行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

【印象】

“连翘花儿开,太行故人来”村姑吟诵着诗句,轻快地从身旁经过。我一下恍惚起来,我算是故人么?明明是第一次来,可怎么依稀又像来过?太行于我,确实有很深的印象:早在几岁时看神话传说,知道了王屋、太行,愚公移山。那个时候是完全没有地理概念和啥啥精神的,只是一个故事。紧跟着十几年的学校和社会基础教育,太行印象分出两条线,一是抗日打鬼子的豪迈悲壮;一是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浪漫情怀。再往后喜欢上了驴行,太行的符号变成挂壁公路、小五台……眼下实实在在踏上这片土地了,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真的很奇妙——前方雾霭飘渺的峡谷间,仿佛另一个几十年前的我背着三八大杆正飞奔而过……

“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手一指是太行”,脍炙人口的民歌让很多人以为太行是山西的。其实,准确地说,这座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坐落在山西、河南、河北及北京之间,八百里太行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尤其对于华北平原,它像一堵高墙突然在边缘拔地而起,既是中国地理的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穿越】

清明时节,最具时令的连翘早春开花,满枝金黄,艳丽可爱。太行风光奇,连翘满山艳。这种喜光抗寒,耐干旱贫瘠的落叶灌木迎春怒放,呼应着驴友艳丽的心情。此次湖南山友相约,再组“跑江湖”组合(我是江西人),一行六人取道新乡,反复穿越于河南、山西间的南太行一段。这条线不是旅游开发路线,纯粹是当地山民和驴友走出来的。甚至因为当前兴修水利,多处山体河道被毁,道路中断,不得不临时辟新线从很艰险的地方通过。全程一百多里山路的跋涉只能用“虐”来形容。

尽管短短3天的行走,对太行山这样一座气势恢弘、历史厚重的山脉来说,认识是肤浅的。但也正由于全地形深入山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太行山的险峻与壮观。因为气候和降雨条件差异,北方山水不像南方山水那样充满浸润的灵气,所以我国山岳素有“北雄南秀”一说。太行很多场合被官方冠以精神脊梁的名号不是没有道理,堪称是北雄的代表。刀劈斧削的悬崖、幽深丰富的峡谷、千折百绕的曲流(可惜多已断流,只见河床)、堪称人类奇迹的挂壁山路,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每一次峰回路转,每一处豁然开朗,那一声声尖叫或倒吸的一口气,予人的惊喜足以慰藉即将累垮的身体。而淳朴的山民,80元一只的炖土鸡,更让脚软腿瘸的新老驴子找到久违的老家感觉。

【识岩】

行走间,印象最深的是长长的峡谷两侧、如高墙般绵延耸立的石壁,那是太行山最富特色的绝景——长崖。这种长崖高数百米,长数千至数十千米,使人们对山有了全新的认知——居然能以水平方向展现雄伟!而要透彻地了解这独具特色的风景,不能不认识岩石。太行山体由下往上分6层构成:古老变质岩、红色嶂石岩、白色石灰岩、黑色含煤层、中生代岩层和新生代黄土。其中红色嶂石岩和白色石灰岩便是太行风景的主要体现。这两种岩石具有刚强硬脆的性质,以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裂隙对岩层形成立方体状切割,造就了峡谷两岸棱角分明、笔直如削的崖壁。同时由于岩石内部还有颜色、岩质的差异,从而形成美丽而极富装饰效果的纹理。红色嶂石岩构成山体的下部,形成笔直如削的陡壁,白色石灰岩构成山体的上部,形成起伏逶迤的峰峦。而由于石灰岩抗风化能力稍弱,崖壁后退较快,因此在两者之间常常形成较宽广的平台。南太行山区的村落就集中分布于这种平台上,如著名的郭亮村。村落背倚崖壁,面临深谷,成为太行山的一大奇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太行曾经的标志性景色——飞瀑流泉。这种巨大的水流或从长崖顶部,或从崖壁上的泉眼中涌出,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但不知是由于枯水期还是人们破坏自然的一些原因,我们途径的好几处这类景点,瀑布上端只看到临近枯竭的岩石水道,谷底则是仅余一点点积水的冲击深潭及蜿蜒而去的干涸河床。让我们只能凭想曾见的照片,在脑海中构建那种壮观奇丽的画面。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挂壁】

站在旅游角度,太行山最闪亮的一张名片,非挂壁公路莫属。它的范围集中在豫西北及晋东南。由于前述红色嶂石岩的特点,大山像是一面巨墙,这样的地形根本无法修建盘山公路。太行山人利用打洞凿隧的方法,愣是在绝壁之上一钎一锤砸出来7条让世界震惊的挂壁天路。这赫赫有名的七条路长度都在千米以上,其中最早开通的郭亮挂壁是七条中开凿时间最短的,耗时6年。因为多部影视作品在郭亮取景,使它成为最有名的挂壁。实际上最壮观的是锡崖沟挂壁公路,也是最早开始挖掘的,从1962年开凿到1991年贯通,断断续续开凿了30年。远远看去,“之”字形的挂壁公路,正在一座城堡状的山峰之中艰难而勇敢地上扬。外观分出了三层,最为宏伟。而昆山挂壁公路则是最年轻,也是最惊险的。1992年开工,至今仍未加整饰,路面坑洼不平,洞顶垂石嶙峋,特别是宽度最窄,只能小车单行,且还得极高超的技术不可。我们一行穿越的时候,有辆郑州来的捷达非得进这段隧道,结果技术不行,不得不半途返回。这一下的避让疏导着实耽误了大家不少工夫。

挂壁公路为了方便采光和抛碎石,在开凿时,同时在隧洞的一侧凿出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窗口,这些窗口在后来成了一个个观景平台。透过不规则的洞口望出去,远处青山巍峨,崖壁村落,近处山石粗砺,古树野花。每一个石窗外面都是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而从对面的山崖打量过来,窗口在山腰连缀成线,构成韵律独特的神秘乐章。太行山人40余年的开凿,建立了人与大山、人与自然沟通的神奇纽带。那些经过一双双粗糙的手、一把把铁锤和钢钎开凿出的隧洞和石窗,不仅见证着大山深处过往的故事,还记录着中国筑路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清早起床,几分钟的长曝光渲染出神秘的氛围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满山连翘争艳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就是在这里,我恍惚觉得当年曾作为游击队员伏击过鬼子……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连翘花儿开 太行故人来 行走在太行山上

文章来源于:网络。

---END----

“太行摄影俱乐部是辉县摄影家协会下属俱乐部,专为全国各地摄友来太行采风服务”。辉县摄影家协会合作头条号——共享点

关注共享点,分享人生观点,共享太行山俊美风景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