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疫情待业受访者多来自批发/零售/贸易行业、制造业、住宿/餐饮业。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待业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批发、零售、贸易行业和制造业从业人员受疫情影响较大,因疫情原因而待业的受访者分别占比53.57%和45.95%。

稳就业系列报道·就业意愿调查之二


本篇为南都民调中心疫情期间公众就业意愿调查第二篇:待业人员就业意愿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1559份问卷,其中待业人员问卷回收282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私营企业与建筑、房地产行业是待业受访者较为青睐的单位类型与行业;超六成待业受访者再就业信心较高,待业时间越短再就业信心越高。

因疫情待业受访者多来自批发/零售/贸易行业、制造业、住宿/餐饮业

在本次调查中,39.01%的受访者待业时间为1-3个月,25.89%为4-6个月,仅有少部分受访者待业时间低于30天或超过半年。而待业的原因则主要是因疫情影响而待业,占31.56%,其次是主动辞职后暂未找到工作,占29.79%。

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待业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批发、零售、贸易行业和制造业从业人员受疫情影响较大,因疫情原因而待业的受访者分别占比53.57%和45.95%;住宿、餐饮业因疫情而处于待业的占比为33.33%。

建筑、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主动辞职后暂未找到工作的占比分别为45.45%与43.48%,是这两个行业从业人员处于待业的主要原因;住宿、餐饮业主动辞职后暂未找到工作的受访者占比35.56%。




近六成受访者担心因期望薪酬过高而找不到工作,超65%的受访者考虑是否更换

行业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待业人员的就业目标。近八成受访者认为疫情影响了自己的期望薪酬,其中,有19.92%的受访者表示降低了自己的期望薪酬;58.94%的受访者担心会因期望薪酬过高而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待业人员的目标行业选择亦受到影响,78.45%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影响了自己对目标行业的选择,12.60%的受访者已更改自己的目标行业,超六成受访者还在纠结是否应更换行业。



再就业意愿:较多受访者选择私营企业与建筑、房地产行业

在问及受访者之前所处单位类型与行业时,40.87%的受访者之前所处单位类型为私营企业,占比最高;其次是集体企业,占30.43%;而国有企业仅有10.87%。

而待业人员未来的意向单位类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32.11%的受访者仍选择私营企业;26.02%的受访者选择集体企业;另有20.73%的受访者选择国有企业。

行业方面,之前在住宿、餐饮行业工作的受访者最多,达19.57%;建筑、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9.13%与16.09%。但在回答未来意向行业时,受访者对未来行业的选择与自己之前所处行业相比有差异。想去建筑、房地产行业的受访者最多,达20.73%;想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行业的受访者有所上升;想去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受访者有所减少。





超六成受访者有信心一年内找到工作,待业时间越短再就业信心越高

虽然目前暂处于待业阶段,但大部分受访者仍信心满满。有62.5%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在这一年内能成功找到工作,近三成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可能。

此外,再就业信心与受访者的待业时长有一定关系,数据显示,待业时长在3个月内的受访者信心更高。待业时长不足30天与1-3个月的受访者认为可能在一年内找到工作的占比分别为79.17%与78.51%。其中,50%待业时长不足30天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非常有可能在一年内找到工作。相反,待业时长半年以上的受访者再就业信心相对较低。已待业超过半年、一年、超过一年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一年内有可能找到工作的比例均低于五成。


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推广,共回收有效问卷1559份,待业人员问卷282份。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为60.28%和39.72%。年龄方面,近六成成为90后,25.18%为80后。受访者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占比35.11%;31.21%为大专/高职院校,18.44%为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低于10%。待业时长方面,待业1-3个月与4-6个月的受访者较多,分别为39.01%与25.89%。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主持:谢斌 张纯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麦仝历 实习生 黄晓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