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3日,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在玉米田以幼虫发生为害,龄期为2~6龄不等,以4~5龄为主,虫口密度5~10头/百株,最大值已达到普通黏虫苗期的防治指标10头/百株,玉米七叶期至大喇叭口期均见症状,乳熟期玉米未见为害状,初步表明该虫喜好取食幼嫩玉米。2017年9月,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年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到61.9亿美元。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也称秋黏虫,民间俗称“妖蛾子”。原为美洲害虫,近期已经确认已入侵我国的云南省、广西省。该害虫危害严重,请相关省份做好防治。最易为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甘蔗、黑麦草和苏丹草等杂草;也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葱、大豆、菜豆、马铃薯、甘薯、苜蓿、荞麦、燕麦、烟草、番茄、辣椒、洋葱等常见作物,以及菊花、康乃馨、天竺葵等多种观赏植物(属),甚至对苹果、橙子等造成危害。本文介绍一下:农业部关于入侵害虫的防治通告、草地贪夜蛾生活习性。近期将集中发文,介绍关于不同作物对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妖蛾子由来】

2016年1月“妖蛾子”在非洲首次被发现;

2017年4月28日,有12个非洲国家官方报道了“妖蛾子”的入侵;

2018年1月,“妖蛾子”就已经入侵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几乎所有44个国家;

2018年5月"妖蛾子"入侵印度,3个月蔓延全印度;

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预警;

2018年11月下旬进入孟加拉和斯里兰卡;

2018年12月中旬入侵缅甸;

2019年1月18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告这种妖蛾子已从缅甸入侵到中国。

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 km,若在产卵前可迁飞500 km。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妖蛾子都喜欢吃啥作物?】

草地贪夜蛾特能吃还不挑食,除了最喜欢的玉米(玉米品系),它还吃水稻、棉花、高粱、苜蓿、大麦、荞麦、燕麦、粟、花生、黑麦草、甜菜、苏丹草、大豆、烟草、番茄、马铃薯、洋葱、小麦等80余种植物,基本上我们的口粮,它都喜欢。

草地贪夜蛾“能生能养”,30天左右一个世代,而且它没有滞育现象,能越冬存活,要是气候、寄主条件适合能够周年繁殖,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尽呀。

草地贪夜蛾迁飞能力超强,流窜作案,有报道说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小时内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路程达1600公里,简直就是飞蛾中的战斗机。

【妖蛾子如何防治?】

不过大家不用怕!

成虫诱杀: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幼虫防治: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2)应急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参考玉米田二代黏虫防控的虫口密度指标),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联合国粮农组织防控草地贪夜蛾指导手册及国外登记防控该害虫的化学农药有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

【扩展阅读】妖蛾子在我国入侵情况通报及其生活习性

近期,一种名为草地贪夜蛾的害虫入侵我国。自今年1月以来,从云南、广西到广东,已有3省份67县发现草地贪夜蛾害虫。针对这一情况,农业农村部今日发布通告,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密监测预警,落实好属地防控责任,全力做好防控应对工作,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全国农技中心1月12日紧急派出调查组,赴害虫发现地普洱市江城县,实地查明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已侵入我国。

1月13日,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在玉米田以幼虫发生为害,龄期为2~6龄不等,以4~5龄为主,虫口密度5~10头/百株,最大值已达到普通黏虫苗期的防治指标10头/百株,玉米七叶期至大喇叭口期均见症状,乳熟期玉米未见为害状,初步表明该虫喜好取食幼嫩玉米。

鉴于此,广西2月份以来开展了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调查和虫情监测。3月11日,河池市宜州区首次在洛西镇祥北村监测点,通过性诱监测到1头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并经专家基因鉴定而确认。此后陆续在都安、右江、田林、东兰等县(区)监测到该成虫,经专家确认为草地贪夜蛾。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食性杂,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是危害当地农业的一种重要害虫。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农业作物均是其主要危害对象。其中,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 2016年初,草地贪夜蛾首次被发现入侵非洲西部并暴发成灾,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30亿美元,玉米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6%。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首次传入亚洲地区。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为做好草地贪夜蛾入侵防范,农业农村部提前谋划部署,全力阻截其蔓延危害。一是提前防范,确保监测预警到位。2018年12月即下发通知,及时组织各地技术人员加密监测预警,在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设立重点监测点,架设高空测报灯和黑光灯,开展灯诱成虫系统监测,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二是精心组织,遏制草地贪夜蛾蔓延危害。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制定发布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确定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应急防控、区域联防、统防统治等防控策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利用救灾资金购置防治物资器械,指导农民选用药剂开展应急防治,全力组织做好防控工作。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以下为福建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关于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和习性》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也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草地贪夜蛾现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的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相继发现危害,有进一步向以东南亚、大洋洲和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其他地区入侵蔓延的态势。

一、为害状

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其后转移为害。有时大量幼虫以切根方式为害,切断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幼虫可钻入孕穗植物的穗中,可取食番茄等植物花蕾和生长点,并钻入果实中。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二、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 32-40 mm。前翅灰色至深棕色,雌虫灰色至灰棕色;雄虫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尾状突起。后翅灰白色,翅脉棕色并透明。雄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缘刻缺。雌虫交配囊无交配片。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卵:卵呈圆顶型,直径0.4 mm,高为0.3 mm,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卵上有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幼虫:6个龄期,偶为5个。初孵时全身绿色,具黑线和斑点。生长时,仍保持绿色或成为浅黄色,并具黑色背中线和气门线。老熟幼虫体长35-50mm,在头部具黄白色倒 Y型斑,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根刚毛)。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如密集时(种群密度大,食物短缺时),末龄幼虫在迁移期几乎为黑色。幼虫共6龄,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体长6-9 mm,头呈黑或橙色。高龄幼虫多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绿色的个体存在,体长30-50 mm,头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 “Y”型斑。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头部呈明显的倒“Y”型纹。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蛹: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14-18 mm,宽4.5 mm。老熟幼虫落到地上借用浅层(通常深度为2-8 cm)的土壤做一个蛹室,土沙粒包裹的蛹茧在其中化蛹。亦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穗上化蛹。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三、生物学习性

寄主广泛性。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可为害80余种植物,嗜好禾本科,最易为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甘蔗、黑麦草和苏丹草等杂草;也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葱、大豆、菜豆、马铃薯、甘薯、苜蓿、荞麦、燕麦、烟草、番茄、辣椒、洋葱等常见作物,以及菊花、康乃馨、天竺葵等多种观赏植物(属),甚至对苹果、橙子等造成危害。

为害严重性。草地贪夜蛾以危害玉米最为严重。据统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20%。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其为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更为严重,比如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其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40%,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其为害可分别造成72%和34%的产量损失。2017年9月,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年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到61.9亿美元。

生态多型性。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两种单倍型,前者主要取食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后者主要取食为害水稻和各种牧草。这两种单倍型外部形态基本一致,但在性信息素成分、交配行为以及寄主植物范围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草地贪夜蛾完成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其世代长短与所处的环境温度及寄主植物有关。

适生广泛性。草地贪夜蛾的适宜发育温度为11-30℃,在28℃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而在低温条件下,需要60-90天。由于没有滞育现象,在美国,草地贪夜蛾只能在气候温和的南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越冬存活,而在气候、寄主条件适合的中、南美洲以及新入侵的非洲大部分地区,可周年繁殖。

迁飞扩散性。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 km。成虫通常在产卵前可迁飞100 km,如果风向风速适宜,迁飞距离会更长,有报道称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 h内可以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长达1600 km。

其他生物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卵块通常产在叶片背面。成虫寿命可达两至三周,在这段时间内,雌成虫可以多次交配产卵,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在适合温度下,卵在2-4天即可孵化成幼虫。幼虫有6个龄期,高龄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近期,小编将集中发文:关于消灭“草地贪夜蛾”(秋黏虫)这个大害虫,不同作物对贪夜蛾的防治方法,虫口夺粮”以保丰收。

最易为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甘蔗、黑麦草和苏丹草等杂草;也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葱、大豆、菜豆、马铃薯、甘薯、苜蓿、荞麦、燕麦、烟草、番茄、辣椒、洋葱等常见作物,以及菊花、康乃馨、天竺葵等多种观赏植物(属),甚至对苹果、橙子等造成危害.

【扩展阅读】

小麦病虫害:小麦秀夜蛾生活习性有哪些?小麦秀夜蛾防治方法

高度注意:外侵害虫“妖蛾子”已侵入云南广西怎么来的?如何防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