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人们还不知道黑龙江省呢!
黑龙江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省份,它的名字来源于黑龙江这条大河。从清末开始,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一直在不断变化,不过不论怎么变化,黑龙江省的整体位置都是很靠北的,在战国时期,中原人对这里还不了解。

黑龙江是我国最北边的一条大河,也是我国和俄罗斯的界河。黑龙江全长4440公里,总流域面积185.6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流域面积也达到了89.1万平方公里。

要知道整个黄河的流域面积不过75.2万平方公里,无论是水量还是流域面积都远远不如黑龙江。

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 古称“黑水”、“弱水”、“完水”,唐称“望建河”,到了辽代,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喜欢使用“黑龙”二字给事物命名,因此得名黑龙江。
根据《辽史·道宗本记》记载:“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如混同江。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龙江”。至此,“黑龙江”之名第一出现在史书的记载当中。另有地方志记载:“黑龙江水黑,蜿如蛟龙,故名为黑龙江”。
在清代,清政府在东北地区设置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八旗将军辖区,其中黑龙江将军辖区就是以黑龙江这条河命名的。后来由于沙俄入侵,黑龙江辖区大片领土被割让给了沙俄。到1900年,沙俄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强占江东六十四屯,至此清政府在黑龙江以北的所有领土都被沙俄强占。(根据《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江东六十四屯的主权也割让给了沙俄,但清政府仍旧享有治权,中国公民仍有权居住在此)
在接连的丧土失地后,到1907年清廷正式在黑龙江建省,黑龙江省这才建立。此后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历经多次变化,所辖地域飘忽不定,即便是在建国后也曾多次改动,直到1979年才确定了下来。
今天的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和最东边的省份,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人还不知道黑龙江省这个地方。

战国时期中国最北边的国家是燕国,公元前300年,燕国大将秦开率军击胡,拓地千里,将整个辽东地区纳入燕国的版图,此时中国最北边的领土就是到辽河中下游一带,中原人当时连松花江都没到,更别提黑龙江了。

在战国时期,黑龙江这里生活着肃慎、秽貊等民族,其中肃慎是今天满族人的先祖,而今天韩国中也有许多是从秽貊迁过来的。
当然,有些认为东胡也是生活在黑龙江,但是其实东胡是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区,现在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管辖范围,而黑龙江省则是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地区,这里森林广布,河流密集,是渔猎民族的聚集地。
在战国时期,黑龙江地区还比较原始,当地原住民还处于部落时代,尚且还有进入铁器社会,至少目前还有出土那个时代的铁质器具,由此也能看出那时候黑龙江省地区与中原的交流还很少,如果交流频繁的话,应该有来自中原的物品出土才是。而对于中原人来说,当时的黑龙江实在是太冷了,根本不会有人去涉足,中原人要直到唐朝才开始进入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