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警提示】防疫莫忘防骗,谨防这些诈骗“病毒”侵入!

疫情发生以来

英雄们挺身而出

居民们“宅家”防范病毒

然而仍然有不法分子们

蠢蠢欲动

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为了让大家不被这些

诈骗“病毒”感染

今天蜀黍整理了骗子们的常见套路

快来一起来学习吧

01

“刷单能挣钱”?骗你没商量!

真实案例

小李因为疫情宅在家里,正在为越来越少的银行卡余额发愁。突然,电脑屏幕上弹出一条私信,点开内容为“刷单一天赚500,不收取任何费用”并附有一个链接,小李眼睛一亮,于是按照链接提示信息试着先刷了100元试试,对方立即返了5元,试了几次之后便越刷越大,但后来对方总以账户冻结、卡单等理由让小李继续刷单操作,小李又刷了4000块钱后,发现仍然无法提现,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分析&提示

其实多数刷单类诈骗的套路手法都十分简单,只是受害者被“轻轻松松赚钱”的概念蒙蔽了双眼。一开始不法分子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只是为了诱惑套取求职者,投入更多的钱,大家切勿上当受骗!

02

购买“防疫物资”,谨防“空手套白狼”

真实案例

林某在网上发布大量信息,称其可以代购口罩。受害者向其购买口罩时,他就会告诉受害者需要交定金预约,过几天才能发货,待受害者交了定金后,他就会将受害者的微信拉黑删除。短短数日内,林某竟以同样的手法先后实施诈骗4起,共诈骗人民币达97000余元。

分析&提示

复工复产后,防护需求增多,但切记,医疗防护物品一定要上正规平台或到正规药店购买,线上私人交易资金得不到安全保障。同时,在日常网购时,要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并通过平台指定的支付工具进行交易结算。

03

听到转接“公检法”?毫不犹豫挂电话!

真实案例

3月初,人在老家还没返京的袁女士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通报说袁女士从上海一家口罩厂大量订货,在网上违法贩卖口罩。对方还直接报出了袁女士的身份证号,以此证明疾控中心没有查错人,并威胁说袁女士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方“推测”袁女士的身份信息泄露被人利用了,还“好心”地帮袁女士转接上海的公安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就在袁女士逐渐对“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接着登场的办案民警深信不疑时,她接到了北京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96110反诈骗专线打来的电话。原来,反诈中心根据举报线索对一个诈骗电话开展工作,发现这个号码跟袁女士进行了长时间通话,民警由此判断,袁女士很可能已经上套了。经过民警的反复劝说,冷静下来的袁女士幡然醒悟,没有给骗子转账汇款。

分析&提示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就是骗子利用受害人想自证清白的心理,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让受害人放松警惕,再以验资、激活安全账户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任何政府部门,特别是公检法机关,都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微信语音等方式进行办案包括报案登记、制作笔录等操作。如果您接到类似的电话请立即挂断或立即拨打110报警进行核实。

04

网贷“高额低息”?“收费骗钱”是目的!

真实案例

今年2月,个体户陈某接到一个推销电话,对方自称某公司贷款业务工作人员,可提供免抵押高额度贷款。急需资金的陈某信以为真,与对方添加微信和QQ号,并提供了个人信息。工作人员经过“评估”,称尽管陈某的信用仅有1万元贷款额度,但愿意帮他办理5万元贷款,需先缴纳6%的“刷流水”费用,陈某向其转账3000元。

工作人员随后发来一个App。陈某安装后在App内申请贷款,发现系统显示额度为20万元,对方称“已经批了额度,不借也得借”,陈某不得已接受,又按要求缴纳了8000元手续费。然而,当陈某要将贷款提现时,对方称陈某银行卡号输入错误导致卡被冻结,解冻需缴纳贷款额度10%的钱,陈某这才发现自己被骗。

分析&提示

网络贷款类诈骗套路基本一样,‘剧本’非常成熟——犯罪团伙打着当天提现、大额度、低利息、零征信等旗号吸引受害人,先施以小利降低受害人防范意识,引诱上钩,再以刷流水、解冻、手续费等理由,一环扣一环设置陷阱、骗取钱财。

网络贷款尽量通过正规渠道、官方平台贷款,不扫不明二维码及连接,借贷过程中切忌给个人转账。

05

借疫情延期开学之际,冒充老师骗学费

真实案例

没有正当职业和收入的李某某发现在疫情期间,不少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老师和家长缺乏沟通,于是以“班级群”为关键词大面积搜索教学群,并以学生家长的名义骗取老师信任,在获准加入班级群后,将自己的昵称、头像修改成和任课老师相同的样式,随后在群内冒充任课老师发布信息,以缴纳相关网课培训费用、教材费用等事由,要求班级群内的家长扫码缴费。收到转账后,李某某立即删除微信好友并退出班级群。两名家长在继续咨询时发现自己已被对方从好友名单中删除,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分析&提示

各班级群教师们要加强群的管理,严格入群批准,以防不法分子趁机而入。家长若遇到线上缴纳学杂费等,应向班级老师进行电话确认,切勿盲目付款。遇到类似骗局,应提高警惕,一旦被骗请及时报警。

最后蜀黍再次提醒大家

在防范新冠肺炎病毒的同时

对电信网络诈骗这个社会“病毒”

必须严加防范

时刻保持警惕

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别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素材综合于: 新华社、最高人民检察院、 平安北京、海淀分局

责任编辑:大乐乐

【2020-04-035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