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乏用兵谋略大家和军事名将,但在史料记载中只不过寥寥数笔,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即便这样他们的名字与传说照样为世人所熟知。比如孙膑、庞涓的授业恩师鬼谷子,比如张良的授书老师黄石公,他们都是因学生的成就而享誉古今。现在流传的《鬼谷子》一书讲述的是关于兵家、纵横家、道家、阴阳家为一体的理论著作,但并没有大量描写鬼谷子其人的事迹。而黄石公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事,他赠与张良的兵书为《太公兵法》。还有就是著有《孙子兵法》的孙子,在《史记》中对他的描述也只限于“吴宫练兵”的故事,篇幅不多。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兵发的祖师,那么这几个人的军事理论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就让我们无迹可查了。


但是有关于汉朝的开国名将韩信,他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一举成为刘邦亲拜的大将军,真的是一步顶别人走好几步。为汉王取三秦,一路上披荆斩棘,几乎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他先后平定了各个诸侯,威名远扬。最后被封齐王、楚王。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封王拜将,功成名就。他的百战百胜在于用兵的随势而发,不拘一格。在于对战场环境的充分了解,布局严谨,往往以最小的代价得来敌人的失败,但是即使一生战功赫赫,最终也没落得好下场。


不少人对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其中读过二十四史的人难免都会说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鸟弓藏”的感慨,似乎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之后为保住自己的江山都会大肆杀戮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功臣。人们认为这似乎成了一条定律。历史上各朝代都有此现象,其中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重八尤为之最,为稳固自己打下的朱家江山,让自己的后代能震慑满朝文武,竟不惜拿自己曾经的好兄弟杀鸡儆猴,用兄弟和功臣的鲜血来浇注大明王朝的基石,让人不寒而栗。不过说到屠杀功臣,同样从草根布衣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不遑多让。其中被烹死的韩信为大汉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可谓是妇孺皆知的人物。


在失败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灰心,韩信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军事才能出众夺目、只此一人。但是却并适合混迹于官场。他对政治的敏锐性非常低,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也一点不知深处帝王之位才有的心思。在灭掉刘邦最大的敌人项羽之后,韩信可谓功劳极其之高,但功高必定震主。刘邦在没了项羽这个最大敌人之后就非常忌惮韩信的带兵打仗本事,把原本作为齐王的韩信又重新封为楚王,实质上就是削弱韩信的根基和实力,后来又给韩信安上谋杀之罪,把韩信抓回京都封为淮阴侯,实际上就是个没有实权的虚位。从此之后韩信就断被猜忌和询问,这个时候韩信意识到自己可能要被“烹”了。便准备联盟队友造反,恰恰不幸的是被萧何,也就是他曾经的伯乐发现了,在萧何和当时的太后的密谋下,最终韩信被他最信任的人萧何引诱到长乐宫被吕后抓起来并杀害了。至此,韩信人生中辛酸也好,风发也罢,到此结束。


韩信被杀之后,或许是刘邦的一念之仁,也或者是装模作样收拢人心的伎俩也罢。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史上的军事天才,给韩信修了幕。在江苏,韩信的纪念墓地和祠堂上面为其雕刻了一句话,讲述了他的一生都在成败之中。成与败之间,韩信经历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当然,也有最悲惨的时刻,可能到死韩信也不敢相信。害他的人竟然会是萧何。“其中的下联,其实说的这两个人,第一位是曾对他有救命之恩的漂母,在韩信的早起寄人篱下、生活艰难时刻,这位妇人可怜韩信,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救济韩信,韩信这才能没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饿死,才有了名将的称呼。又开始必然有结束,第二位夫人便是结束了韩信生命的太后,太后可谓是心机深层,为刘邦的江山作出了非常的作用,自然也包括除掉韩信。这一副对联,寥寥十个字,却可以让让人们看到太多东西:寄人篱下之艰辛、赫赫战功之辉煌、被伯乐看中之幸事、被出卖之悲惨和辛酸……太多太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