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成就,往往跟年轻时的遭遇有很大的关联。

翻开近代历史,有两位风云人物,一个是东北王张作霖,一个是中共创始人陈独秀,虽然走的道路完全相反,但二人在年轻时却存在着交集,他俩是义兄弟关系。

这事儿还得从清朝的一位官员说起,他的名字叫陈衍庶。

▲陈衍庶

陈衍庶(1851-1913)出生于安徽安庆书香门第,父亲名叫陈章旭(1819-1889),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陈衍庶早年的时候跟随哥哥陈衍中(1848-1881)一起读书,1875年(光绪元年)中举,后来在东北任职长达20多年。陈衍中就是陈独秀(1879-1942)的亲生父亲,因此陈衍庶是陈独秀的亲叔父,陈章旭是陈独秀的祖父。

不幸的是,在陈独秀2岁时,父亲陈衍中在苏州教书的时候因染上瘟疫去世,从此陈独秀跟着祖父陈章旭生活,据陈独秀后来回忆,祖父对自己管教很严,在他10岁的时候,祖父也去世了。

陈衍庶在东北历任吉林怀德、柳河县知县,后来调任奉天省(今辽宁省)辽阳、新民,授道员,正四品官员(道员也叫道台,是省派生出来的职位,高于知府,负责省里的军粮、河道、海关、茶马等),与新民府知府(相当于市长)增韫是结拜兄弟,知府为从四品,因此陈衍庶的官职比增韫高。

陈家虽然是书香世家,但还不属于特别富裕人家,后来在日俄战争(1904-1905)时期,中国商人趁机贩运马匹以获暴利,经过陈衍庶管辖地时,要抽取牲口税,当时兵荒马乱的,陈衍庶收取的钱落入自己口袋里,很快就腰缠万贯,成为安庆的大户。

▲陈独秀

陈衍庶虽然在官场上步步高升,但直到他娶了第三房,都没能生下个一儿半女。1896年,陈独秀17岁时在老家安庆参加府试,一举考中秀才第一名,陈衍庶看侄儿是一块读书的料,料想将来一定前程远大,于是跟家里商量,把陈独秀过继给自己为嗣子。

随后不久,陈衍庶便把陈独秀带到身边,亲自教他读书识礼,顺带让他做些文书工作,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早年祖父和叔父(嗣父)的教导,对陈独秀一生的影响很大,他后来成为北大文科学长,创办《新青年》,发动五四运动,乃至成为中共创始人,都与这些经历有关。

那么东北王张作霖是怎样跟陈衍庶扯上关系的呢?

我们知道,张作霖(1875-1928)的出身比陈独秀要差很多,他出生于奉天海城县(今海城市)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贫苦农民家,从小就没读过几天书,大字不认识几个,但他的经历跟陈独秀比较类似,13岁时父亲张有财因赌博被其他赌徒打死,张作霖跟二哥去报仇,因枪走火误伤人命,被迫跟着母亲逃到外祖母家镇安县赵家庙村避难。

在外婆家,他当过木工学徒,卖过杂货,学过兽医,也学他老子一样喜好赌博,当过土匪,还干过清兵,总之一事无成。

张作霖虽然混迹于江湖,但他袋瓜子很灵,无论当土匪还是做清兵都喜欢跟人结交,因此他有很多的拜把子兄弟,无论红道白道都很吃得开,最后成了辽西100多个土匪中的佼佼者,像马龙潭(大哥)、吴俊升(二哥)、冯德麟(三哥)、汤玉麟(四哥)、张景惠(五哥)、孙烈臣(六哥)这些早年义结金兰的土匪或清兵兄弟(张作霖占老七),后来都成了奉军首领。

▲张作霖在巡防营门前与马队合影

除了结拜兄弟,张作霖还认了40多个干爹干妈,其中就包括奉天将军增祺,以及新民府道员陈衍庶、增韫等人,结拜兄弟和拜干爹干妈是他后来能官运亨通的秘诀。

1900年左右,25岁的张作霖已是东北土匪中的霸主,他跟几个好兄弟商量,认为当土匪总干不大,于是决定接受朝廷招安。在奉天将军增祺及其夫人帮助下,张作霖成了新民府的马队管带(相当于现在的营长),负责新民府的安保工作。而此时的新民府知府是增韫,增韫与陈衍庶又是结拜兄弟,张作霖因此也认识了陈衍庶,成为了他的贴身保镖。

追随陈衍庶之后,由于张作霖一直当土匪,而陈衍庶是清朝举人,又有渊博知识,还善长诗文书画,土匪出生又没读过几天书的张作霖,对陈衍庶由衷敬佩!

一次,张作霖跟随陈衍庶出行后回到府里,见陈大人进书房亲自教授陈独秀读书,他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不禁身不由己,向陈衍庶面前一跪,连磕3个响头道:“陈大人开恩,小人幼年丧父,没有读什么书,请大人收小人为义子,教小人读书识礼!”

陈衍庶赶紧扶起张作霖,因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为人十分机灵,又是自己信赖的贴身保镖,平时就很喜欢他,于是就认了张作霖为义子。从此,陈衍庶对陈独秀和张作霖严加管教,亲自教他们读书,陈独秀和张作霖也成了义兄弟关系。

张作霖十分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读书发奋刻苦,几个月下来,大有长进。后来当上东北王,文武兼备,都说张大帅有北人南相,都因为背后有陈衍庶名师指点。

1909年左右,陈衍庶名利双收,加上年纪也大了,当时正处于动荡年代,于是决定告老还乡,向朝廷打了个报告哦,就回安庆安享晚年去了。

▲陈独秀与张作霖

张作霖与陈独秀有短暂的同窗师兄弟加义兄弟关系,后来两人分道扬镳。

陈独秀于1901年东渡日本求学,回国后在上海协助李大钊主编《国民日报》,后于1907年又到日本学习,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倡导科学与民主思想,掀起了新文化新思想风潮。1916年受蔡元培邀请,加入北大任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1919年五四运动总司令,1920年赴上海与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人创立中国共产党,随后在中共一大(1921年)、二大、三大、四大、五大连续五届被选为中央总书记,直到1927年八七会议后离开中央,1942年在四川江津去世。

张作霖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受到袁世凯重用,从关外练兵大臣、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最后于1916年驱赶段芝贵离奉,张作霖任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正式成为东北王,随后在1924年直奉战争中获胜,1927年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也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首领。1928年,蒋介石等北伐军打败奉军,张作霖撤回东北途中被日本关东军暗杀。

张作霖和陈独秀是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是东北王(后来是北洋政府首脑),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他们都创下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这都离不开陈衍庶的影响,和年少时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特殊经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