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O分析标准品亚洲区2周年庆战略发布成关注焦点

来源:药智网

2018年11月3日,CATO亚洲运营中心正式迎来2周岁生日。

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总部开始,CATO起源于美国俄勒冈洲尤金市的一间实验室,旨在为客户提供质量更优的分析标准品。长期以来,CATO始终专注研发、打造精品,从而成就出标准品行业一线品牌的地位,目前已成长为拥有世界领先设备与高级科研人才的跨国企业,服务超过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触及全球5大洲。

随着亚洲市场对CATO分析标准品的巨大市场需求增长,为进一步巩固全球化服务的发展脚步,布局中国,巩固亚洲市场成了CATO全球化战略中最重要的部署。2016年,CATO亚洲运营中心正式成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亚洲区域各地的政府机构、制药公司、大学和实验室。业务范围包括工业品检测标准品、食品检测标准品、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品、兽药残留检测标准品、环境检测标准品、药物杂质检测标准品、天然提取物、原料药、中间体和定制合成服务。

在2周年庆的现场上,CATO亚洲区总裁也面对媒体采访分享了CATO分析标准品在过去2年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并对CATO的亚洲使命做了清晰的解读。

本土化的产品理念,让CATO分析标准品更“亚洲”

作为国际知名的分析标准品企业,CATO并不是简单的“我产你销”的生产型企业,而是秉承美国总部研发精神的制造与服务型企业。在2016年成立之际,也制定了“因亚洲而改变”的服务方针,根据亚洲市场的相关标准,研发专供产品,并以公平的价格提供原有价值的高品质产品给客户,这是CATO对“我们为客户做什么”这一问题的持久性回答与承诺。目前,CATO已经有14000多种标准品,覆盖工业、农残、兽残、食品、药物杂质、环境、天然提取物、原料药、中间体以及定制合成服务,已覆盖亚洲绝大部分客户的需求。

贴近客户,缔造“更优服务”

CATO美国总部和亚洲团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不断的探索和了解亚洲客户对进口标准品的真实需求,发现货期和售后是充斥在进口标准品行业上长期以来的痛点,因此,CATO打造亚洲独立仓库,做到75%以上的产品现货供应,以及制定如核实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客户拥有100%的退货权利,切实解决行业上对货期和售后的客户诉求。

坚持做最安全的包装

CATO分析标准品的包装采用铁盒+三层海绵的设计,以保证不会因为运输途中疏忽引起的破损,同时标签均使用PP合成纸,防撕拉、破损,盒子均带有防伪标签,确保每一支标准品在用户的手中都是全新未经使用的。

“当行业都在为创新而焦虑时,我们的亚洲团队却在实践中让客户看到标准品更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CATO亚洲区总裁表示:正式启动新一轮的整体战略升级。

首先是产品线方面,目前市场上有多款产品均由CATO率先推出,例如:DHNUP、多溴联苯1-10混标等。但我们深知还未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因此未来我们会为客户开发更多新的产品,比如国内比较稀缺的毒素系列的产品,还有需求旺盛的重金属系列的产品,氘代产品,同时我们也希望业内同仁能给我们反馈更多的信息。

另外,CATO亚洲运营中心的组织架构在时隔2年将会迎来新一轮的优化调整,在原有五大部门的基础上,将质控与调研职能单独区分并新成立调研、质量监控部门。专职、独立的团队,不受其他部门的节制,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最高要求。同时加强产品研发,打造符合亚洲市场的优势产品,让技术成为产品发展、创新的动力与支撑。新的组织架构,既保持各部门深耕垂直领域的优势和特点,又突出聚焦融合效应,促成更多协作与创新。未来,CATO将以更清晰、更坚定的路径发展。

在面对中美贸易战的问题,CATO分析标准品在未来是否会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涨价?

对此,CATO亚洲区总裁表示:“中美贸易战的确让我们的成本大幅增加,但考虑到未来CATO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稳定的价格体系非常重要,所以暂未有涨价的计划。但目前,美国总部有规划通过建设集研发、生产、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本土化实验室来应对中美贸易的紧张局势。”

CATO亚洲区总裁的回答随即引起现场媒体热议,CATO或将成为继波音、特斯拉之后因中美贸易影响而将生产线落步中国的大型美国企业,同时也是继陶氏杜邦、安捷伦、巴斯夫等进入中国的知名化学企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