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两个“孟子”。说到第一个“孟子”得从《诗经》讲起。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第一个“孟子”就有一首诗收录在《诗经》里。

那首诗的名字叫《巷伯》。

原文如下: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

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

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译文如下:

五彩丝啊色缤纷,织成一张贝纹锦。

嚼舌头的害人精,坏事做绝太过份!

臭嘴一张何其大,好比夜空簸箕星。嚼舌头的害人精,是谁教你昧良心?

嘁嘁喳喳来又去,一心想把人来坑。劝你说话负点责,不然往后没人听。

喳喳嘁嘁去又来,一心造谣又说谎。并非没人来上当,总有一天要现相。

捣鬼的人竟得逞,受害的人却瞢腾。苍天苍天你在上!管管那些害人精,可怜可怜受害人!

嚼舌头的害人精,是谁教你昧良心?抓住长舌害人精,丢给荒山豺虎吞。如果豺虎不肯吞,丢到北极喂野人。如果北极也不要,还交老天来严惩。

一条小路通杨园,小路越过山坡顶。刑馀之人名孟子,编首歌子为宽心。过往君子慢慢行,请君为我倾耳听!

注释

⑴萋、斐(fěi):都是文采相错的样子。

⑵贝锦:织有贝纹图案的锦缎。

⑶哆(chǐ):张口。侈:大。

⑷南箕:星宿名,共四星,联接成梯形,如簸箕状。

⑸缉缉:附耳私语状。翩翩:往来迅速的样子。

⑹捷捷:信口雌黄状。幡幡:反复进言状。

⑺女:同“汝”。

⑻骄人:指进谗者。

⑼劳人:指被谗者。草草:陈奂《毛氏传疏》:“草读为慅(cǎo 忧愁),假借字也。”

⑽畀(bì):与。有北:北方苦寒之地。

⑾有昊:苍天。

⑿猗:在……之上。亩丘:丘名。

⒀寺人:阉人,宦官。

第一个“孟子”是春秋时期人,宦官,年纪比孔子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第二个“孟子”是战国时期人,比孔子小189岁。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尊称“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