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喊了很多年,但其实很多时候,大道至简。比如下面这个图:



情景1: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第一年涨了一倍,第二年虽然貌似只跌了50%还可以,但是基数上去了,所以只能被打回原形,两年下来一毛钱没赚。是非成败转头空,本金虽然在,几度夕阳红。

情景2:激情四射,忽忽悠悠。总的来讲,还是赚钱的。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性价比跟情景三对照一下,那实在是逊色太多了。

情景3:拈花一笑,云淡风轻。每年10%虽说也不是很容易,但是相对来说,用资产配置的方式,在资产、策略和管理人三个维度分散开,中长期实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毕竟经济正的,股票的收益不会差,自然会拉高总资产收益率。至少,比前面两个情景实现的概率要大很多。

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感觉好像大部分人更喜欢情景1或者情景2,而觉得最有价值的情景3反而没啥意思?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



如果非要追求高回报率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记得算概率。越高的回报率发生的概率就会越小。回报率低一些,则相对发生的概率就会变大。而最终的期望收益,反而可能是对回报率要求的降低来得更高。

那么问题又来了,道理一说都明白,为什么大家还是更喜欢前者呢?

有人说,中国人赌性大。我对此表示怀疑。我想再问一句,就算这句话是对的,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赌性大呢?

因为穷?所以好赌?不是,如果穷大家都没钱去赌,何来赌性大?

我觉得核心问题是,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将近40年,财富从无到有,从有到巨有,在这个过程当中,体制与生产力的解放让中国财富积累的效率变得异常结构化。因此,赌性和浮躁并非来自于穷,而恰恰是来自于从穷到富的差异化过程。

然而,随着经济逐步降档,利率不断走低,财富积累的速度随着GDP增速的也开始放缓。更多的人们开始把安全和稳健放在第一位,财富的保障与传承开始自发的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慢着,有点跑偏。我想表达的是,资产配置并不意味着高风险,但一定意味着高性价比。而性价比则需要与客户内心的需要、对财富的理解和现实的情况相结合。单纯的说资产配置好,反而只会把好的东西束之高阁而不是让它飞入寻常百姓家。

所以,就资产配置而言,简单的是数字,复杂的是人心。在深入一下,简单的是执行,复杂的还是客户需求。结合客户需求来做资产配置,才更有效也更容易。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加菲猫看世界”,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整理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