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趣读丨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为撒陕西话这么秀

本文源于上流UpFlow(ID:heyupflow)

提到陕西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茫茫黄土的高原

包着白毛巾的西北大汉

连带着陕西话,都觉得土土的

可作为地道的陕西作家,贾平凹却说

这些听起来土到掉渣的方言,其实最典雅

最是那土的掉渣的土话里,如果依音笔写出来,竟然是文言文中的极典雅的词语。抱孩子不说抱,说“携”,口中没味不说没味,说“寡”,即使骂人滚开也不说滚,说“避”。

——《西安这座城》

如此巨大的认知差异

是作家对自己的家乡有滤镜效果的加持

还是我们对陕西话一直都有误解

/是谁的小嘴巴在说陕西话土/

说起陕西话,脑子里似乎自带音效

《武林外传》播完十多年,

佟掌柜的经典名言依旧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额错咧,额真滴错咧

一开死我就不应该嫁过来

额不嫁过来额滴夫君也不会死

额滴夫君不死额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桑心滴地方

还有国师这句:

俺红,额想你,额想你想的睡不捉

最近《镇魂》热播,西安人白宇老师

也在直播里秀了几句陕西话:

额补能唱个儿

额一唱个儿这奏咔滴很

泥看抖又人咔哭咧!

/性感白主播,陕西话在线撩妹/

有镇魂女孩发微博说:

本来觉得陕西话土

呗涝sī舍滴胎克naì咧一电儿都不吐列

翻译过来就是:

本来觉得陕西话土

白老师说得太可爱了一点儿都不土了

/“镇魂女孩”对白宇陕西话的评价/

怎么怎么,这要不是béi老师舍滴涅?

陕西话长久地背着「听起来土」这个「锅」

但其实却怪不得它

因为以西安话为代表的陕西话

最大的特点就是发音重、一板一眼,声音又比较大

很多时候,两个陕西人明明只是正常地聊天

旁边的人就觉得他们要吵起来了

再加上电视剧电影里面一演到西北

往往都是以农村场景为主

面朝黄土背朝天

难免会给人一种淳朴的乡土气息之感

/《白鹿原》电视剧剧照 /

/陕西话的方言土语,其实最文雅/

不过,要是你真的受这些影响

觉得陕西话「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中国历史最长的一片土地

陕西话里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方言土语

用词都特别讲究

历史上,西周秦汉隋唐

先后有13个朝代政权在西安建都

自西周开始,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关中方言

也被称为「雅言」就是周王朝的官话

其语调发音有高雅、风雅、大雅脱俗之意境

清丽、悦耳动听

/ 孔子授课图 /

周朝全面普及这一语言

统一通用的文字和发音标准,人人学范

说雅言就是当时附庸风雅的流行风尚

彼时,这一「中国最早的官话」东扩最远到达山东

而孔子读书授课说的也是雅言

大体相当于今天的陕西话

子曰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这么一说

你们严肃正统的孔老夫子

是不是瞬间鲜活亲切接地气了起来?

政权更迭

但周秦汉唐以西安地区为都城的朝代

关中方言一直是中国的官话

秦汉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又促使陕西关中话影响到全国各地

在唐代达到鼎盛

《诗经》、唐诗和一些古文典籍中

都隐藏着陕西话的秘密

如今很平常的一句陕西话中

都能从古汉语中找到出处:

「好~没嘛达!咱咥泡馍去!」

「没嘛达」就是没问题

OKOK!吃饭此等寻常小事

在陕西话里用的是「咥」

咥(dié)饭,在《辞海》中,咥就是咬的意思

《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咱先可好久没有下过真大滴雪啦!真是嫽扎咧!」

敲黑板!!!「嫽扎咧」

是陕西方言中最经典的一句口头语

表示好极了,很爽,很不错的意思

学会这一句,你大可以假装半个西安人横行街头了

此处的「嫽」(liáo) 就是美好的意思

《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

在陕西话中与其类似的是「嫽滴太」,表示好得很,美得很

而程度加深,更好则谓之嫽滴太太!

来跟我念:嫽扎咧!嫽滴太!嫽滴太太!

「身上不婵合,瞀乱得很!」

婵(cán)指人的脾性、心肠、样貌好

《说文》:「婵娟,态也。又凡物有色态曰婵娟」

依此看来,这般样貌脾性色态都好的「婵娟」

而婵合(cán huo)就是舒服,巴适的意思

瞀乱(mào luàn)就是不舒服不巴适心烦意乱之意

《文选·宋玉》:「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如此一番解释,这句话是不是文雅之至?

「各位亲朋,各位乡党」

乡党在陕西人的概念里就是老乡

「乡党」:「乡」和「党」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

「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今天的成语「邻里乡党」在《论语·雍世》中也能找到出处:

「毋!以与你邻里乡党乎!」

「作业写毕了?」

这个「毕」字也非常好理解,完成之意

杜牧的《阿房宫赋》也有这样的用法:

「六王毕,四海一」

流传到现在的很多古诗

也要用陕西话读,才最有韵味: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比如白居易这首著名的《卖炭翁》

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话发「se」音,没法押韵

只有按陕西话发sěi音,才能和陕西话「黑」押韵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王维《春中田园作》其中的白、脉用普通话来读

不能与末句的客字押韵

但用陕西话分别读作「北」「们」「肯」

就全部押韵了

用词如此高雅考究

谁还敢说陕西话土?

感觉每个陕西人都自带文言文技能

直接穿越到唐代都没在怕的

/de su ka?日语里也有陕西口音/

隋唐时期日本派留学生来中国交流学习

很多留学生把中国文化带回国并创造了日本文字(假名)

日语不仅借用了我们的汉字

在当时的长安,关中话也从这个时期传入日本

影响丰富了日语的形成和发展

/《妖猫传》中空海和尚从日本到唐朝 /

日语中保留的大量汉音

就是唐朝时的关中话

虽然发音与现代有些不同

但依然有继承关系

现如今

日语中还有大概200——700个字的发音和语意

与西安方言类似

例如,陕西话中的疑问句习惯加个得是(dei sì)后缀

表示「是不是」或「对不对」的意思

而日语中这一情况下则说「de su ka」

发音非常相似

在关中渭南一带

「地」依唐朝时的发音通常念做「ti」

古日语里也念「ti」

陕西话中「没嘛达mé ma da」为没问题之意

而在日语里读作mon dai,差异不大

日语的「扫除」

与关中某些地方的「扫地」发音类似

说成so u ji

陕西人的「么事」念作mé sì

而日本人打电话第一句的moxi moxi

据说就是从me si演变而来

/如何假装自己是个说「雅言」的西安人/

怎么才能假装自己

说得一口地道文雅的陕西话

其实很简单:

爸爸叫「大」,祖母叫「婆」

很好叫「嫽」,没成叫「黄咧」

这里知达(zhī da)那里物达(wo da)

哪里啊达(à da)哪个是啊是(à si)

并且要流畅地回答物四(wò si)

掌握了这些关键词

恭喜你,西安话小白进阶成功!

这个时候,看见一个典型的西安男娃长的小哥哥

你大可以阔步向前鼓足中气说上一句:

你得(děi)是(sì)西安滴?

让人秒怂的东北话

网聊时最欠打的聊天语

当代90后日常:朋友圈装死&微博蹦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