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为了强化主人公光环,弱化了其身边所有重要的人物,在没有任何制衡的人物关系下,男主其实更像是在孤军奋战,现实中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男同伴和女性人物都是一笔带过,作用只是将真实人物放在大银幕罢了。奈何在这一方面,导演似乎操之过急,大量的音乐堆砌配上“超级英雄电影”的蒙太奇方式浮于表面,没有一个方面是扎根下去的。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梦回朝阳(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40086/

导语:所有和音乐有巨大联系的电影我都会小心翼翼的评价,一是怕自己因为对音乐的无知而露怯,二是怕自己过于主观的喜好有失偏颇。然而,这部在奥斯卡获得成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在上映并获得盛赞的一个多月后,似乎留给了我一个缝隙来diss一下这部影片。

1.平庸且喧闹

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我们可以不追究他的真实性。而作为一部电影,我们一定要追究他的艺术性。

整部影片似乎想要通过主角的人物弧光来完成一种艺术升华,也就直接造就了所有的硬技巧都是为这个“最佳男主角”服务:

(1)快速的剪辑,看似毫不拖沓,实际上是通过压缩的时间完成主角的辉煌一生,或多或少让人感觉到一种镜头的眩晕和节奏的不稳定;

(2)大量的经典乐曲铺成了一条完整的叙事线,以此来对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做一个艺术化的处理。奈何在这一方面,导演似乎操之过急,大量的音乐堆砌配上“超级英雄电影”的蒙太奇方式浮于表面,没有一个方面是扎根下去的。

(3)人物的获奖似乎是证明这部影片平庸的根本,在笔者看来这是弗莱迪的胜利而非人物表演的荣耀。影片为了强化主人公光环,弱化了其身边所有重要的人物,在没有任何制衡的人物关系下,男主其实更像是在孤军奋战,现实中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男同伴和女性人物都是一笔带过,作用只是将真实人物放在大银幕罢了。

2.耳道共鸣or心理共鸣?

如果你不是queen的歌迷,如果你没有那个时代的记忆,如果你只知道迈克尔·杰克逊,那《波西米狂想曲》里唯一带给你的财富可能就是一大串挺不错的歌单。想要寻求记忆的共鸣,想要寻求时代的共振,简直难于上青天。在抛开一切经典追忆的因素过后,你再看此片,如果还能找到价值观的共鸣,就证明它对你还有影响。如果完全没有,那就只能当成一个135分钟的大型MV。

在从头至尾的音乐轰炸下,我试图寻找音乐背后的真谛,可是最后却发现本片并没有上升到那个高度,也没有心思去解读这群为了音乐而相聚在一起的人们。你只看到了一个心理软弱的弗莱迪,三个一直在创作的团员,一个男主此生信任的女人等。他想将80年代的音乐幻境重新呈现在观众眼前,却再也没能让“局外人”思考到厚重的真谛。

或许本片偶尔出现的讽刺片段或多或少给这部影片带来了一丝幽默,不至于过于亢奋。

3.再见,我的狂想曲

总而言之,平庸的影像背后是深邃的历史,现实的摇滚时代早已远去,而用影像创造出的幻像还是或多或少会让我们对过去充满一种敬畏之心吧。

在这个无限趋近于保守的文化时代,本可以做得更好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再也唱不出80年代的无所畏惧,所以,哪还有什么年轻的狂想曲,只剩下未老先衰的咏叹调!

最平庸的狂想曲奏起了共鸣?

最平庸的狂想曲奏起了共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