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时,三位意大利年轻人站了出来,用3D打印技术造出了关键耗材呼吸阀,拯救了十多条生命,令人意外的是,在鲜花与掌声到来之前,他们倒是先收到了来自呼吸机制造商的警告,因为绕过专利许可复制呼吸阀违法,三人将有被起诉的风险。为了打印出更安全可靠的呼吸阀,克里斯蒂安和伙伴找到了呼吸机制造商——来自英国的老牌医疗呼吸器械企业沃金汉姆,向对方询问在仅供挽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的前提下,能否为他们提供呼吸阀设计图。

天下网商记者 黄天然
当地时间3月19日18时,意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3405例)已升至全球第一。
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正不眠不休地与病魔战斗,试图从死神的镰刀下抢回更多生命,然而口罩、床位、呼吸机……几乎样样都缺的医疗物资,却让他们深感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这时,三位意大利年轻人站了出来,用3D打印技术造出了关键耗材呼吸阀,拯救了十多条生命,令人意外的是,在鲜花与掌声到来之前,他们倒是先收到了来自呼吸机制造商的警告,因为绕过专利许可复制呼吸阀违法,三人将有被起诉的风险。
意大利人,彻底愤怒了。3D打印呼吸阀挽救十几条生命
基亚里(Chiari)是一座小城,位于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的伦巴第大区。
近日,当地一家医院通过报纸发出求救信息:医院呼吸机上的呼吸阀耗尽,制造商暂时还供不上货。
没有呼吸阀,就用不了呼吸机,用不了呼吸机,那些依赖呼吸机续命的重症病人就只能等死。
马西莫·坦波雷利看到了这则信息,作为数字制造实验室FabLab创始人,他马上找来科技公司Isinnova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弗拉卡西安和3D打印制造专家米歇尔·菲尼帮忙,三人联手,决定用3D打印技术,帮助医院渡过难关。

呼吸阀开孔很小,外壁厚度小于0.8毫米,三人足足花了几个小时,才做完建模设计。为了保证安全,米歇尔选用了一种可消毒的生物医学级塑料PA12作为打印材料。
第二天,三人便带着刚打印出来的100个呼吸阀送往医院。克里斯蒂安还带上了一台3D打印机,以便在医院按需打印新的呼吸阀。

经过医院测试,3D打印呼吸阀能救急——虽然使用寿命比原版更短,但也能支撑8个小时,而且每个呼吸阀的打印成本仅需1欧元,目前已有10多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借助它们维持呼吸。

好消息一经传开,马上有第二家医院联系上克里斯蒂安团队,希望他们帮助打印更多的呼吸阀。制造商威胁复制呼吸阀会被起诉
然而,当克里斯蒂安团队为优化呼吸阀细节,向呼吸机制造商求助时,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这起争议的起因,克里斯蒂安和菲尼通过Facebook视频做出过解释,因为呼吸阀小孔内部的设计复杂精细,如果没有原始设计图,3D打印很难还原全部细节,暂时只能用于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需要。

为了打印出更安全可靠的呼吸阀,克里斯蒂安和伙伴找到了呼吸机制造商——来自英国的老牌医疗呼吸器械企业沃金汉姆,向对方询问在仅供挽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的前提下,能否为他们提供呼吸阀设计图。
没想到的是,对方不仅一口回绝,还给出了专利警告。
沃金汉姆表示,设计图是不可外泄的公司资产,绕过专利许可复制呼吸阀违法,将有被起诉的风险。
这让克里斯蒂安深受打击,他在Facebook上写道:“病人有生命危险,我们立即采取了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意获利。我希望所有人知道,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制止这种大流行病,运用我们的每一项技能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呼吸机制造商的威胁,顿时点燃了媒体和网友的怒火。
舆论普遍站在克里斯蒂安这一边,认为人命关天,制造商不应将公司利益放在人命之上。
科技媒体Techdirt评价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以专利形式授予的知识产权是如何坐地起价,而且还受到了法律保护。当生命受到威胁,当一场大流行病走向失控,一家公司因自身利益去威胁那些无私拯救生命的人,这是完全是背离人道的。
意大利技术创新部长保拉·皮萨诺也在推特上力挺克里斯蒂安,祝贺三位年轻人用快速应急的发明,成功挽救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

还有网友群策群力,在欧洲专利局找到了制造商呼吸阀的专利申请示意图,希望能帮助克里斯蒂安打印出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的呼吸阀。

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提示了3D打印制造的风险。一位从事医疗器械工作的网友表示,呼吸阀用于敏感脆弱的肺部呼吸系统,在材料安全方面很有讲究,如果3D打印呼吸阀在使用过程中引发抗菌性弱或表面颗粒脱落等问题,会对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这种提示,让舆论重压下的呼吸机制造商有了借驴下坡的机会,他们赶紧出面澄清,是基于医疗制造法规,才无法向克里斯蒂安提供设计图信息,并表示不会就专利侵权问题起诉3D打印团队。网友呼吁开源呼吸机制造方案
这样的解释,多数网友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制造商拒绝对外分享设计图的决定,对那些躺在病床上的重症患者来说过于残忍。
毕竟,3D打印呼吸阀救急的行为,虽然会损害到制造商的商业利益,但一来损失有限,完全无法和生命的损失相提并论;二来短期的经济损失,在救完急后终有挽回的方法,而一条生命消逝,一个家庭就此残缺,才是永远无法挽回的遗憾。
美国旧金山的设计工程师,已经通过Hackaday博客呼吁制造商们“开源”呼吸机和呼吸阀的制作方案,以便让更多力量加入到制造救命医疗设备的行列中来。

Facebook上,拥有3D打印技术的全球工程师也建立了一个互助小组,专门分享新冠肺炎防疫医疗设备的3D打印方案,里面集合了五花八门的发明:有可固定纸巾或熔喷布的塑料“口罩框”,以在口罩短缺时作为代替品;有可以搭建在家门口的简易“消毒区”……

从3月初成立至今,这个小组已经聚集了2万多名3D打印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共享了20多份3D打印对抗疫情的产品方案。
当然,特殊时期,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解决专利与生命的冲突——政府可以通过“强制许可制度”,在支付合理的专利使用费之后,让专利归属权释放出来,与公众共享。届时,全民都可以参与制造呼吸阀等关键医疗设备,充分保障医疗供应需要。中国科技战疫应成全球榜样
3D打印的生产效率,也许永远比不过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但当疫情吃紧物资短缺,这项技术确实能救命,这是中国在两个月的战疫中收获的宝贵经验。
3D打印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减少了创建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近两个月来,广州佛山最大的3D打印数字制造工厂迎来了订单爆发式增长,在大规模供应暂时跟不上的特殊时期,小批量的护目镜、口罩扣、手术模型等产品需求尤为旺盛。
而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深圳蛇口人民医院医学创新分中心,依托3D打印技术开发出了3D护目面罩。

这种面罩是口罩与护目镜的结合体,可根据使用者的头部和面部数据个性化定制,降低口罩对面部造成的局部压力,精准贴合使用者皮肤,帮助医护人员获得更安全的防护。
而在湖北咸宁市中心医院附近,新建立的15个隔离室,也是由国内3D打印建筑公司建造。压碎后的固体城市建筑废料,可以作为3D打印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据建造方称,3D打印墙的强度是传统混凝土墙的3倍。

除了3D打印技术,中国还在抗疫中广泛运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阿里巴巴等企业全力投入科技抗疫,为了协助政府快速普及健康码、疫情采集系统、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云办公、云课堂、智能外呼机器人等核心应用,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源的技术比比皆是。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再先进的科技,也要看掌握在谁的手里,倘若无法被用于正途,最终只会变成沉没的资本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