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名将辈出,但凡乱世总会出现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为人忠诚,受人敬佩,有的阴险狡诈,为人不齿,曹操阴险却爱心人才,可见评价一个人不能从某一方面入手,有时候背信弃义的小人却是佛教“推广大使”,令人唏嘘。

三国诸将中,吕布多次改换门庭,与老东家兵戎相见,被人戏称为“三姓家奴”,可见吕布虽说武力超群,却不受人待见,下面说的这位虽然不出名,但是比起吕布更加“无耻”,专杀有恩之人。

三国最臭名昭著将领,比三姓家奴吕布还卑鄙,谁对他有恩,他杀谁

东汉末年笮(zé)融,在诸多名将身边并不出名,甚至熟读三国的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笮融可谓臭名昭著,人人避之不及,年轻时笮融曾在陶谦手下做事,掌管一郡大小事务,有次笮融奉命将广陵郡一带的粮食运往徐州,笮融得知这批粮食的用处以后,并没有如约送至,反而都扣押在自己手中。

随后在下邳城修筑佛寺,要求当地百姓必须日夜诵读经书,迫使附近几个郡县的和尚、尼姑都前往下邳,笮融还规定,凡是在自己修筑的佛寺中祷告之人,可以免除徭役赋税,消息一出各地信徒纷纷赶来,佛门弟子总计有6000余人,每当佛祖诞辰日,笮融便会号召信徒举行大型庆典,史料记载,光是宴会支持笮融就拿出了上亿文钱,可见笮融对佛教多么狂热。

三国最臭名昭著将领,比三姓家奴吕布还卑鄙,谁对他有恩,他杀谁

战乱年代,到处都是纷争,公元193年,曹操大举进攻徐州,全城百姓陷入恐慌,笮融知道自己在曹操面前如同蝼蚁,没有任何抵抗的余地,带着手下士兵一万多人出逃,一路跑到广陵郡,广陵郡守赵昱设宴款待笮融,酒席之间笮融了解到此地物产丰富,是块宝地,结果就懂了歪心思,后来笮融找到机会,宴请笮融席间以敬酒为名,抽刀斩杀赵,即可吩咐亲信抢夺广陵郡财物,烧杀抢掠犹如土匪,随后带着部下逃之夭夭。

三国最臭名昭著将领,比三姓家奴吕布还卑鄙,谁对他有恩,他杀谁

笮融知道自己所作之事违背天理,匆忙逃跑,没有地方去只能投奔曾经的同僚薛礼,薛礼虽然知道笮融的手段,不过念在同僚之情,料想笮融不会对自己下手,结果却失算了,薛礼也栽在了他手中,还收编了薛礼的部将,继续逃走。

接连对两位恩人下手,笮融早已臭名昭著,不过手底下有兵,在乱世中总能找到投身之地,杀了薛礼以后,笮融带人投奔扬州刺史刘繇,本来刘繇也不想要此人,身边谋士多次劝说笮融反复无常,不能信任,然而刘繇自信能镇住这批野马,再者此时正在与袁术争夺豫章郡,正需要帮手,因此接纳了笮融。

三国最臭名昭著将领,比三姓家奴吕布还卑鄙,谁对他有恩,他杀谁

随后刘繇派笮融前去辅助生性仁厚的朱皓,身边谋士许绍再次提醒不能用此人,结果依旧被刘繇忽了,最终果然如许绍预料的那样,朱皓被笮融陷害,取代了朱皓的地位,刘繇得到消息以后,非常愤怒,急忙出兵替部下讨回公道,笮融部队被打散,逃进深山里,被当地百姓联手杀死,将人头送到刘繇手中。

讽刺的是笮融为人首鼠两端,不讲任何情谊,却是东汉末年公认的佛教领袖,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在下邳建造的浮屠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浮屠寺始建于公元193年,位于下邳城南侧,寺中有高达九层的佛塔,塔顶立着一面朝向天空的铜镜。

大殿内可容纳数千人诵读佛经,庙中佛像皆涂上金彩,每当举行佛会时,前来朝拜的百姓多达数万人,场面恢弘当世难见,笮融所做佛事对佛教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佛塔“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构造一直延续到唐朝时期,以金身塑造佛像也是首创。

三国最臭名昭著将领,比三姓家奴吕布还卑鄙,谁对他有恩,他杀谁

此外笮融接纳众人,免除信徒赋税,成了历朝历代官方支持佛教的重要举措,笮融曾活动过的徐州等地一直是佛教重要发展地区,此外学者都认为南京地区的佛教都是笮融传播演化而来。

佛教传入中原时没有任何基础,只能依附道教存活,佛教迷信轮回转生一说,被视作神仙方术,到了笮融时期,才真正的把佛教抽离出来。

只不过佛经教义普及缓慢,清规戒律也不完善,仍然存在陋习,基于笮融的个人品行,与后世发展完整的佛教教义对比,笮融佞佛之说十分盛行。

笮融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佛教禁忌杀生,笮融却多次将屠刀指向恩人,纵观笮融一生,不难发现此人阴险狡诈,残酷无情,在战乱时代,到处搜刮钱财,虽然贪婪,搜刮得来的钱财却都用在修建佛寺,布施信徒方面,与兵匪的形象大相径庭,也正是因此,历朝历代在评价笮融是非常矛盾。

三国最臭名昭著将领,比三姓家奴吕布还卑鄙,谁对他有恩,他杀谁

笮融信奉佛教,却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本质上还是为了培养信徒,增强自身影响力,后世信佛之人都认为笮融违反佛教戒条,杀、欺、盗、酒无恶不作,由此证明笮融不是一个虔诚信徒,反而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因此许多佛教经典中都未把笮融列入其中,清人王夫之认为笮融之所以身败名裂,正是因为笮融没有从内心信奉佛教,只是将佛教当作工具,笮融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不过评价一个人应该客观公正,笮融的确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但是对佛教的贡献却不能因为个人性格缺陷而被忽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