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去过日本的人来讲,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对清洁的注重。

精细的垃圾分类就是一个证明。

但有时扔垃圾却成了日本人的负担,这不单单是因为分类的繁琐,还有一些和特殊的原因,形成了很多“垃圾屋敷”(意味垃圾房)。

这一现象正在向那些高楼公寓蔓延,住户的家,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冰箱里还放着过期八年的鸡蛋

已经完全干憋的纳豆

垃圾存在家中

清扫完的垃圾能装一卡车

别以为又以为这是哪位孤独老人去世后的家,这些房子的主人,

都是日本社会中的中坚力量——白领上班族。

大公司白领的“垃圾屋生活”

田中是一位有日本国立大学学历的白领人士,今年30多岁,目前独身一人。在公司,他是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关键人物,平时积极学外语,参与到了很多公司的海外事务当中。

和他商量到住处看看,结果打开门是这样的

(emmmmm.....还是关上门比较好)

(到里面看看,“打扰了~”)

从玄关开始,进门就无法下脚。穿过的衣服和各种杂物,以及垃圾袋堆满了整个房间。

每天回家,洗漱完毕,田中就可以“定点睡觉”!

因为只有睡觉的地方,可以容纳自己。

到别的房间一看,门也打不开。

田中说:“到这边来,才能拍到里面的景象。”

里面的“景象”是这样的:

“平时不怎么打扫呢~”

“平时这样的房间你会用吗?”

“用,就是不怎么打扫。因为也没有对生活产生什么障碍。”

可要知道,过去田中是个喜欢做饭的男子,平时会招待三五老友来家里做客。自从在公司升职了之后,聚会基本上就没有了。

过去边做菜一边剪刀手的田中

“上次招待朋友来是什么时候?”,田中想了想,“可能是上上上次世界杯的时候吧,很久之前了。”

5年前,因为在公司的项目完成效果好,被上司提拔,可是这个职位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很大。

“当时,为了努力达到上司要求的工作标准,努力了很久,回家后感觉自己精力都被耗尽了。”

平时吃饭,他就在便利店买便当凑活。然后把垃圾扔在袋子里,顾不上扔,时间一长,自己也就无所谓了。

“刚开始的时候,地上都是垃圾,心里也挺有压力的。之后,感觉有个踏足之地,也不是什么大事,感觉不妨碍自己在房间内的活动,就这样无所谓了。时间一长,慢慢忍耐程度也上升了。”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

看到这些,你是不是以为住在这样公寓里的人都是不爱干净的人?

下面这位应该对清洁有生理亲近感,但是......

“白衣天使”的垃圾房

高桥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今年40岁,她在外一身白衬衣、牛仔裤、托特包的装扮,过去和朋友一起租房,房间都收拾非常整齐。

后来朋友恋爱出去住了,高桥开始了自己的单身生活。执迷于网络购物的她,买了很多闲置物品,日本这几年火起来的“断舍离”风潮,似乎对她没有丝毫影响。

护士本来就辛苦,面对患者,控制自己内心情绪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在强调规范和人性关怀,以及“患者第一”的护理行业中,外部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即便是白衣天使,也是人吧。”她说,“有讨厌的事情,也有想生气的时候,回家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要打扫的力气了。”

她说,平时会和同事抽空聊聊天,但回到私人生活中,慢慢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把自己和其他人都隔绝开来。

“你看我整天穿的干干净净的,工作也很认真,但内心确实是个封闭的洞。”

那么,多交朋友是不是就能解决这种问题?

“要上自己的床,要翻越三座大山”

这位叫松井耕平的31岁摄影师这样调侃自己的家

三年前,松井为了照顾母亲,他经常往返于大阪和东京两地。自己的屋子渐渐成了垃圾山。

松井朋友很多,但是照顾母亲的心累,无法向朋友倾诉。

“都是没问题,OK。”每次别人问起都是这样,但是“一出门,人就变了,在外面,我就是一个元气满满的人,不想向朋友展示自己的弱点。

母亲去世后,松井又继续在自己房子里住了5年。

夫妻合力制造的垃圾屋

有没有可能是单身的缘故?下面是夫妻二人合力制造的垃圾屋

30多岁太田薰结婚6年,她是学校老师,平时除了上课,还要准备周六日的课外活动,工作非常繁忙。

而他们的家,需要请专业清扫团队花好几天时间进行清理。

平时两口子吃外卖,碗筷碟子都放在水池中。丈夫长期出差,每个月在家也就几天而已。

“平时老公在家都是给自己打扫出一片‘方寸之地’。必须得收拾的时候,觉得都是老夫老妻,也都无所谓了。”

清洁工来家里收拾的时候,妻子跟在后面,连连道歉,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我们两口子都没什么朋友,感觉两个人在合力逃离社会,互相都看惯了这个家,看惯了对方。这样活起来反而舒服多了” ,她说。

垃圾屋成因:“心理便秘”

每个“垃圾房”的主人都因为各种心理压力,而无暇顾及清洁。加上白领集中居中的现代化的公寓楼中,不同工作、不同年龄的人们混住在一起,邻里的淡漠,都让人无法注意到这种“垃圾屋敷”的存在。

在盛行租房的日本,这种现象在高级公寓中也不鲜见,还容易发生连锁反应,如蟑螂肆虐,异味透过墙壁和水管传到邻居家中。

最坏的情况就是导致房产价值下降,因为光是清洁干净是不够的,滋生害虫的地方往往在看不见的地方。以至于物业每次看到那些经常紧闭窗帘的住户,就会提高警惕。

“垃圾屋”的原因来自于心理层面。

有专家将此称作“心理便秘”或“有House没Home”。

很多例子中,人们正在或曾经经历过负面的事。如单身、时间不规律的工作、亲人朋友的去世等等。这种生活在持续中,正常的生活会出现“褶皱”和肌理上的损失,人会慢慢陷入一种深深的失望和绝望当中。

而这种“深深的绝望和失望”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忽视”(Self-neglect)的核心。

家中垃圾成山的堆砌物当中,“垃圾”从单纯的“废弃物”慢慢变成了生活中对逐渐失去的所有物品“眷恋”的象征。人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底下和脆弱。

在这种情况下,向亲人朋友求助,或者将自己的苦恼发泄出来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行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障碍。

在社交网络深入生活的现在,“自己”和“他人”的沟通距离虽然近了很少,但是心理上的距离却更远了。

将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地方透露给他人,反而成了一种心理负担。长期堵塞在内心的情绪,渐渐变成了情感上的重压。

在社会中,人们努力去压抑这种情绪,而到了自己的私人领域,已经无暇再去压抑,包括自己的生活环境。

如果去求助,反而会被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人。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个人自立是“成熟”这个标签的重要部分。

上面的第三个故事里的松井,在住了5年“垃圾房”之后,终于请了清洁工来处理房间。在一次闲聊中中,松井和清洁工说起了自己的工作。

那位清洁工在得知松井在做摄影相关的工作的同时,也在照顾自己的父母,说了一句:

“你真的很了不起啊。”

松井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被陌生人这样夸赞和认可,非常感动,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他主动将自己的家搬到了朋友家附近,开始自己做饭,经常打扫家,招待朋友来做客。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都坚持用粘毛刷扫床,吸尘拖地。“这是我的日课”

“每次打扫完,能感受到那种清洁的味道,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快乐”,他说,他已经铁了心,再也不会回到以前的生活了。

编辑整理:Tonbo

本文内容来自日本广播协会NHK的专题节目《聚焦现代+》(クローズアップ現代+)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WeLens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体、重逢岛视频、沙龙等业务,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