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于侵华历史,在他们的教科书上,没有太多详细的记录,一笔带过,并且用词大都是用了一些逃避的词语,来描绘日本对中国发动的这场战争。
那么日本对于二战时,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事件,日本的教科书他是如何描述这件事件的呢日本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惨剧”,来谴责美国的行为。
相反他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用词大都用“据说”,“还在研究和争论中”,“南京事件”,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一个民族的错误,需要让后世无知的认知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是非常悲剧的一件事情。
日本的教科书上,每一句话都以维护他们的尊严为前提,来规避和错误的引导他们的国人,学习他们所谓的那些不存在的,不清晰的,不真实的历史。对于日本在战争中的伤亡,日本孤儿寻亲活动等等内容……
日本用了大篇幅的介绍,介绍了他们的损失有多惨重,日本人民受到了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让他们的国家陷入无尽的灾难中,让不了解历史的人,看了都信以为真了。
而日本对于它给其他国家造成的损失,仅仅只用一句不确定的话:“全世界死者据说有3000万左右”,让读者认为日本发起战争,让其他国家蒙受灾难,日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日本,2005年的教科书上,对于美国轰炸日本事件,日本教科书上,用了“无差别轰炸”这个词,内容是这样描述的,“让我们想一想,调查一下,你对于这种无差别轰炸怎么看待”,这种事情还需要调查
孰不知,日本曾经也无差别轰炸过其他国家,当时南京大屠杀时,他们所用的武器只不过没有像美国原子弹那么犀利罢了。
想要用历史教育后人,让后人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战争观,日本首先得思考是否有过正确的战争反思。
在日本的教科书上,对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点是“是否无条件”,教科书上进行了篡改概念的行为,似乎在告诉世人,日本当时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有条件投降的。
2001年版本的日本教科书,内容描述: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努力最后能够保住天皇制度,终于8月14日,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翌日,昭和天皇通过广播,向国民宣布了日本投降。”教科书中回避无条件,仅仅写投降,或者战争结束,来诉说历史。
日本2005年教科书内容:
“为此,日本政府以保留天皇制度为条件,于8月14日终于决定接受波茨坦宣言,第二天(15日)天皇通过收音机广播向国民宣布了这一事实。”,日本是否无条件投降成为了日本教科书上面的一个焦点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的教科书上是承认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且在其他国家的历史记录中也是如此描述。并且保留天皇制度,那是美国占领日本以后,为了方便管理日本才开恩保留给日本的一点尊严。
总体来说,日本对于自己发动战争的反思,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信誓旦旦,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扭曲,和对战争意图的否认。不过对于大多数日本民众来说,的确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大的灾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