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移植團隊心外科成人二區主任黃勁松介紹:“目前全國成功的最小體重的移植兒是5.2kg,3個月的嬰兒,是在2015年實施的手術。但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曾成功爲體重只有1.09公斤的超早產兒開展心臟手術,而且在嬰幼兒、低體重兒的心臟手術方面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吳梅芬

圖/醫院提供

“感謝心臟捐獻者和醫護人員,讓我的孩子有了新的生命!我已經登記成爲器官捐獻志願者,希望將生命的希望傳遞下去。”當1歲的兒子小波(化名)從待了1個月的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劉先生熱淚盈眶地說。

1歲小患兒需緊急心臟移植

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在華夏大地上肆虐,醫療行業滿負荷運轉。對於生活在深圳的劉先生一家而言,除了對疫情的擔心,更多的是對自己1歲的兒子小波身體健康狀態的擔憂。小波在3月齡就被診斷爲擴張型心肌病,病情進展迅速,性命危在旦夕。

擴張型心肌病(DCM)是一類異質性心肌病,是導致慢性心衰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嚴重時可併發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5年生存率僅有50%,10年生存率約25%,而心臟移植是目前唯一已確立的外科治療方法。

劉先生一家輾轉打聽,從深圳到北京,春節前甚至想到武漢去做手術。在病友羣家長的推薦下,最終劉先生來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求醫。

年僅1歲!華南年齡最小患者成功心臟移植

年僅1歲的小波,是華南年齡最小的成功心臟移植的患者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移植團隊心外科成人二區主任黃勁松介紹:“目前全國成功的最小體重的移植兒是5.2kg,3個月的嬰兒,是在2015年實施的手術。小波來就診時,因爲病情的影響,生長發育較同齡人羣而言嚴重遲緩。正常1歲男童平均體重是10kg左右,而他的體重僅有6.5kg,餵養困難,病情很重,移植手術的實施刻不容緩,再拖延下去,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

“此前也有醫生跟我說,年齡太小,很難找到供體,移植手術難度大。”劉先生對記者說,“所以當時黃勁松主任讓我去登記預約心臟供體時,我在7樓等待預約,心裏突然就想,孩子可能是有機會了!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嬰幼兒心臟捐獻比大熊貓還稀有

雖然醫院目前心臟移植手術已經很成熟,術後生存率也很高,但是嬰幼兒的心臟移植手術難度,比成人心臟移植手術的難度大很多。團隊成員吳敏醫生介紹,一方面是供心來源極其受限,大部分是成年心臟,嬰幼兒的心臟捐獻比大熊貓還要稀有。“我們既往曾有3個等待心臟移植的兒童病人,都是因爲等不到供心而死亡。而這個患兒不到1歲,體重不到6.5kg,能與之匹配的供心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受疫情影響,也增加了供心獲取的難度。”

幸運的是,登記預約供體8天后,2月29日晚上7點半,心外科心臟移植團隊的吳怡錦接到通知:根據CORTS分配信息,有一個血型相合的3歲兒童要捐獻心臟。經過仔細評估並且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捐獻者的心臟功能良好,結構正常,可以進行移植手術。

此時留下的時間非常緊張,但醫院團隊還是連夜緊急安排術前準備。第二天一早6點,取心與救心,兩邊手術幾乎同時開始,儘量讓銜接“零時差”。

年僅1歲!華南年齡最小患者成功心臟移植

左邊是患兒自身病變心臟,右邊是捐獻者正常的心臟

多學科聯合完成高難度手術

但在手術室,醫生們面臨着另一大難題。移植團隊的麥明傑介紹:“正常人的心臟大小就跟他的拳頭大小一般。捐獻者是一個3歲將近4歲的兒童,體重有15kg,但是接受移植的患兒只有不到7kg,體重只有捐獻者體重的一半。會不會沒有足夠大的心包腔可以放置這個供心呢?”

黃勁松表示,因爲擴張型心肌病,小波的心包腔本身就偏大,有一些可操作的空間。嬰幼兒的心臟體積小,操作過程極其精細,所選用的縫線、放大鏡等手術器械都比成人手術所用的要精細得多。但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曾成功爲體重只有1.09公斤的超早產兒開展心臟手術,而且在嬰幼兒、低體重兒的心臟手術方面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

3月1日,一支包括移植團隊、麻醉、體外循環等多學科合作的隊伍,由廣東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陳寄梅主任帶領下,嚴陣以待,通力合作。經過近6個小時,這臺難度係數極高的華南地區最低體重的心臟移植手術,終於成功完成。

順利進行心臟移植後的小波被送回ICU,繼續術後的監護、抗排斥治療、抗感染治療、營養支持治療。術後當晚,就清醒了。很快,小波已經順利拔除氣管插管。

年僅1歲!華南年齡最小患者成功心臟移植

多學科聯合,成功完成高難度手術

術後30天轉出ICU

“移植手術的成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移植團隊的吳怡錦介紹,“接下來,患兒還要面對着排斥反應、感染的可能性、營養髮育等諸多問題。”

移植術後病人因爲免疫力低下,很容易感染。但是疫情期間,醫療用品極其緊缺,爲了節約口罩、帽子和隔離衣,看護小波的護士都主動延長工作時間,進入了那扇玻璃門後都不輕易出來,爲了少上廁所,工作期間都不出來喝水。

由於疫情期廣東省啓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ICU暫不允許家屬探視,醫護人員每日通過電話連線、錄製視頻、拍攝照片與家屬溝通病情,以緩解家屬的焦慮。

術後1個月,經過心外ICU的醫護團隊悉心照料,小波在經歷痰多、反覆肺不張、腹脹、消化不良等諸多小插曲後,從ICU轉入普通病房。心外科小兒 ICU 吳嵐護士長表示,現在小波體重增加了1.5kg,都能不用扶着可以自己坐了,見人還會笑呢!看着他水靈的大眼睛,純真的笑臉,之前付出的努力都值得!

先心病儘早診斷儘早干預效果更好

省醫心研所所長、心外科主任陳寄梅介紹,目前省醫每年先天性心臟病手術量在2500例左右,死亡率在1%以下。在先心病治療方面,已進入到世界先進的水平。但對於先心病,及早診斷及早干預,甚至在嬰幼兒期、胎兒期,進行干預,能夠得到更好的救治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