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张专集中,每一首都是经典;但是,相比之下,《独上西楼》、《芳草无情》、《清夜幽幽》、《胭脂泪》、《万叶千声》和《相看泪眼》这几首歌最见邓丽君超凡的唱功和任何人无法模仿的清丽高雅的情怀!只有邓丽君才能唱好,而且我们相信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演绎的。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仿佛,唐宋名家名作出世一千多年来,是只等着邓丽君的演绎的。而邓丽君的演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用“千年一唱”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

如果把整张专辑所引用的歌词也算上的话,那么这张专辑就是一张跨跃千年的专辑。而你是否想过,当一千多年的时间积累在一张短短不到40分钟、仅仅十二首歌的唱片里,这需要多大的包容度和艺术张力,而如果这些歌曲又不是邓丽君所来演绎的话,也许我们直到现在还无法聆听到这种将时间长河和民族底蕴串连在一起的声音。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独上西楼》选用了李煜的《相见欢》作为唱片的开首曲,邓丽君用清唱的方式演唱了第一遍,随着她与生俱来的幽雅与温柔而现的是一丝淡淡的悲愁,而当管乐合鸣出现时,你会发现,李后主那种形单影只的寂寞与凄清似乎已经不在了,而那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在邓丽君的声线里也被重新赋于了一种鲜色,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但愿人长久》选用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这已经是一首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词作了,除了邓丽君,我们更要对梁弘志投去敬意的注目,一个敢于向这样的词作挑战的作曲家确实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而且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可能因为他的曲子而知道了此一首词作。邓丽君在这首歌的演唱里出现了一点落寞,很多时间里她更像是在独语,而将钢琴晾在了一边,如果你再仔细听的话,你会发现这首歌曲的录音即使在21世纪后的今天听来依然是那么精灵,在邓丽君声线前后的切换上,录音师可谓花费了很多心思,这也使得邓丽君的演唱能在你的耳畔忽而飘渺、忽而实感,就像真得自由穿梭于天堂与人间那样。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几多愁》是根据李煜的另一首词作《虞美人》所谱的曲,听来似乎还是那个在唱《甜蜜蜜》的邓丽君,可在这柔情万种的声线背后分明又有太多的伤感,她的每一次吐气都能震动空气,而空气也就每一次都会增多一份浓密的伤情。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清夜悠悠》选自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在贝司质感的张力中,江南丝竹的清脆与笛声的优扬都是那么的韵味无限,所以我真不知道在其间用歌声将它们串连的邓丽君究竟是古人、今人、国人还是西洋人了。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有谁知我此时情》选自宋代名妓聂胜琼的《鹧鸪天》虽然邓丽君与她相隔千年,但在色艺上的相同,也使得在邓丽君在歌声里更多了一种腥腥相惜的共鸣感,虽然这首歌无论是曲还是词都不是那种很引人注目的作品,但它的绝对个性也使它更能充分地体现作为一个个体人的心灵倾诉,这就是独语,甚至不需要听众,所以邓丽君唱来也确实是愁肠百转,意蕴无穷。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胭脂泪》还是选自李后主的词作《乌夜啼》。曲子的前奏非常像是《千万次的问》的慢版,不知道刘欢是不是在这里得到灵感的,呵呵!邓丽君的声线依然是那种让人醉的无力反抗的醇厚,李后主被俘之后那种亡国奴的痛苦与煎熬在她的声音里已经被淡淡地化解,如果还是怨气的话,那也多成了凄艳。这就是邓丽君,一抹胭脂泪居然已经被她唱出了春红而唱走了长恨,也许这恨是被她先行留下了。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万叶千声》选自欧阳修的《玉楼春》。这次的卢东尼居然搬出了Bossa Nova的曲风,当欧阳修的“万叶千声皆是恨”在拉丁音乐的节奏里被邓丽君娓娓道来时,你会发现原来咖啡倒在绿茶里同样好喝。而你更不要忘记这首音乐是80年代初的港台音乐人共同合作的成果。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人约黄昏后》选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卢东尼这一次又重拾民族的情结,在江南丝竹乐的清幽里,谱写了一曲苍翠欲滴的水乡春色。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相看泪眼》选自柳永的名词《雨霖铃》。三拍的音乐中依然有着淡淡的南美海风轻轻地拂动着,而丝竹、吉它和弦乐的组合更给这道音乐风景频添了千种风情,其实不要与人说的,这是邓丽君的声音告诉我们的,也许该怨悔的唯有柳永,“为什么不让我生在一个有邓丽君的时代,平生有此红颜知己,足已”。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欲说还休》选自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邓丽君的演唱更像是一个知音大姐般在你耳边感性的道来,“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在一种不急不缓的平和里,你是否更能感到空气的凝固和秋凉的凄清。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思君》选自李之仪的《卜算子》。这首歌在作曲上非常接近那种小调的民歌,与那朴素的歌词可谓是相得益章,邓丽君招牌的甜蜜在尤如连绵不绝的江水般的音乐中流淌着,而思念之情也随着这江水的起伏而永无止尽地绵延下去。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淡淡幽情》无疑是华语歌坛上具有标专性的专辑,无论是用宋词入歌的专辑整体构思和策划,大量民族音乐的娴熟运用,还是邓丽君本人气韵悠远的演唱,以及在录音上对人声与乐队的谐调处理,这张二十一年前的制作的专辑都可以说是全方位反映出当时华语乐坛的高水准制作能力的,而且在今后的华语乐坛它同样是具有引导性和前瞻性的。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尤其在后世苦苦追求的东西方音乐的融合上,这张专辑更体现出了大师级的风范,这倒让我们不禁有所怀疑,这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华语音乐市场除上捧红若干个走调的所谓偶像和养肥了一大群盗版商人之外究竟在哪里呈现出了时代进程中应有的进步。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在推出这张专辑之前,邓丽君那甜而不腻的小调式歌曲业已风靡了全球的华人地区,如何寻求一种新的制作创意以求突破,是她的制作企划班底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其中由谢宏中提出的构想最终被付诸实施。制作人从中国的古诗词中挑出了12首较易入歌的佳作,并邀请了包括刘家昌、梁弘志、谭健常、黄沾、翁清溪等业界高手为之谱出极富传统韵味的旋律,再加上每首歌所附的白话文解说、创作背景介绍及配合词意所摄的照片,可谓做足了功夫,并使之成为邓丽君所有专辑中制作企划最为人称道的经典专辑。无愧于华人第一神专。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他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

中国千百年来第一神专,邓丽君的《淡淡幽情》,至今无人超越。

但愿这《淡淡幽情》不是我们最后的佳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