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被奉为“中国一流书家”。曾是南开大学教授,制作过很多楷书视频,也在视频中直言不讳地评点诸多名家。

他批评欧阳中石:名不附实,字不值高价;

他对启功先生颇有微词,批评启功水平很一般;

他“质疑”鲁迅书法:字写挺好,但不属于书法的范畴,因没有笔法和章法可言,所以称不上是一位书法家;

他炮轰胡适先生:缺少书法天赋,书法水平也是很一般。

还有诸多名家有这样那样的不是等等,

他说刘炳森“基础不深”“字俗”;

说王镛先生“没下过书法功夫”;

当然他也说他父亲田荫亭的书法水平:“我可以斗胆说一句,在曲艺界我父亲的水平,是前无古人的……”

说自己父亲“前无古人”,暂且不表,日后专文再论。就前面点评过的这些人

竟说范先生的字“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但是唯独对争议很大的范曾先生却评价很高,说范先生的字“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我们来看一下田蕴章怎么评价范曾先生的。

主持人:田老师,您好。田老师,您作为书法教授,那么对范曾先生的字有没有一个什么客观的评价呢?

田蕴章:对于范先生的书法问题呢,是曾经在书法界有过争议的,有的人认为范曾的字写得很好,有的却认为呢,他的字不像诗词和书法那么好。在这方面,我也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在范曾的诗集前面我写的序当中,我也谈了这个观点。

范曾书法

但是我觉得,在这个序当中,我等于是对范曾先生有过批评,就认为他的书法,是他诗书画三个方面的弱项,是最差的一个方面。因为这个出版的是范曾先生的诗集,但是范曾对我这个长篇的序言,一字不动,整个就出版了。范曾而且和很多朋友说,给我写序,经我看过一字不动的,只有田蕴章的这篇序。就是你给他写序,他会谈到很多你这个观点不对,或者你这点说得不准,他会提很多问题,他说田蕴章这篇序言,我一字不动,照登。

我觉得范曾先生也有他谦虚的一面,有一个谦虚的态度。有人说范曾很狂傲,有时候口气很大,但是实际上你和范先生接触长了之后,你却发现范曾很有优点。

范曾书法

他有什么一个优点呢?就是曾经古人评价郑板桥有段话,说郑板桥“目空一切,眼空四海”,是那样一个人。但是有人提到郑板桥,说他是非常谦虚的人,说什么呢?有这样一段话,我也给移赠给范曾先生,我觉得很合适的。就是说郑板桥,“人有一言之美,一技之长,无不啧啧称道。”说郑板桥这个人,他见到人,有一言之美,这句话得说非常好,或者有一技之长,无不啧啧称道。啧啧称道就是咂着嘴,真好真好。

而且我最近还得到他一个褒扬,就是他过七十的这个寿辰,我给他写了一副贺联,上联用的是孔子的话,就是人到七十岁的时候,就是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用的这句话的上联,“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过当时我是用楷书写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从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都不超越规矩的,都是循规蹈矩。

然后呢,我给配了下联,下联是“返璞无怀始到真”。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做事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且要返璞,返璞归真的意思,无怀,没有牵挂,没有那个挂怀的东西。就是《心经》里所说的那个,心无挂碍,无挂碍则无恐惧,就是说心里要没有挂碍。那范曾呢,我觉得他到了老了以后,就有这种返璞无怀的这种精神。

范曾书法

另外一个,范曾的曾祖父是一个大诗人,谁呢?范伯子。范伯子的字叫当世,是范曾的曾祖父,就是这两个字,当世。所以我说他呢,诗词无愧当世,你无愧是范当世的曾孙,你们家就是家训渊源,所以在这方面我对他的这个话是一语双关的。

主持人:对,一语双关的。

田蕴章:所以在这方面,我曾对范曾提出过书法方面的一些个要求。范先生呢,就是非常地谦虚,他深深地知道自己书法方面是个弱项。六十岁的时候开始,他就第二次冲击书法,他在法国的半年当中,每天拿着欧阳询的法帖,拿着米芾的法帖,每天精临不止,耳后的这些年,他每天每天地在研习书法,在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范曾书法

我们来看一看,范曾早年的字,这是范曾早年的字。这个字,就感觉里头有些个多余的曲曲弯弯的一些转折,另外还有多余的一些个疙瘩,写的一撇当中,总是有几个错笔。我们就看到范曾在以前的这些字迹当中,就感觉到有些地方是故意地卖弄、显示。或者说他在原来临帖的底蕴不够丰厚,能见到这些问题。这是早年他的字。

但是呢,就说作为一个画家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很有书卷气,应该说也很不错。但是跟他的诗词,跟他的绘画相比,应该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范曾感觉到这一点,也是知道别人对他的批评是善意的,或者表示出来对他的字有怀疑,于是范曾是非常上进的人,所以我们现在再看他的书法,就比原来大有长进。

范曾书法

你看,这是范曾今年写的《炎黄赋》,这个词句、撰文都是他,字也是他写的,再看他的字,就减少了那些个疙疙瘩瘩、曲曲弯弯的,不必要的那些弯弯绕,都减掉了,越来越接近于朴素了。所以一朴素了,给人感觉就舒服了。

主持人:少去了很多浮华的东西。

田蕴章:对了,少了很多浮华的东西,你这句话说得很准。就是我们看到他的字,平和了,朴素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感觉孙过庭《书谱》当中所说的那句话,应该对范曾也有效用。那就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范曾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书法?

他曾以惯有的引经据典方式作答:“作为我个人书法来讲,我想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形容我的字比较合适。庾开府,庾信,南朝大诗人。鲍参军,鲍照,南朝的大文人。一个清新,一个俊逸。”

范曾说:“我的书法受我的文化的影响,是我主观上对清新俊逸的那种追求。我想杜甫形容李白这两句,可以讲书如其人。”

范曾书法作品

范曾对自己的书法境界颇为自得。“清新俊逸”,是范曾的书法美学追求。

范曾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艺术人物,特别是人们对他的书法致以好评的不多。许多人对范曾书法持负面印象。比如,有的人直接说范曾的书法也就是小学生水平,还有的说范曾书法是账房先生的水平。

但是,他的书法倒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范曾的书法品质虽然不是非常高,市场价值却不低。特别是范曾凭借自己的书画艺术创作,不但能混得一口饭吃,而且还混得成了书画界鲜见的富户,这让他的书法艺术更有争议色彩,人们的心中总是有太多的不服气:范曾书法绘画,水平一般,凭什么有这么高的价格!

不必跟范曾的书法价格较劲,因为范曾是位名人,名人书法的价格不受书法本身质量的决定,多数受市场来决定。艺术品市场有时候会存在奇怪的机制,是认人名不太认书法质量的。只要一个人的名气够大,就算是书法写成了烂树叶、一团糟也能值一把钱,这就是书法艺术市场的价格扭曲的特色。

范曾的书法,明显是粘了名人的名气便利之光,钻进艺术品市场扭曲价格体系的空子,价格扶摇直上,成为市场的宠品,也算是有天时之利。别人眼红,也无济于事,毕竟范曾书法绘画能得到价值体系的认定,算是闯了大红运。如果范曾没有什么艺术家的名气,就是一位普通人,书法写成这怪怪的模样,莫说值钱,当废纸糊墙就怕也不令人中意。

范曾书法到底写成了什么怪怪的模样呢?其实他书法的怪模样一眼就能看到,笔法有不停点顿揉按的过程,一笔下来,数次点顿,再加上不断揉按,无论横笔还是竖笔,都写成了成串的疙瘩,范曾书法这种疙瘩一串串的现象,在历代书法家中是非常少见,甚至是绝无可见的,站在这个意义上来看范曾的这种书法制成疙瘩的现象,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