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同性恋是由于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端,但看看中国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中国同性恋历朝历代都有。清代著名学者“纪昀”认为:杂论称娈童始于皇帝,不论这段话是真是假,但足见源远流长。在古代同性恋是如何被称呼的呢?今天来给大家初略的科普一下。

称呼一:分桃

分桃之爱:讲述卫灵公与弥子瑕的故事。弥子瑕春秋时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美男子。本是晋国大夫,投靠卫国后卫灵公对其青睐有加,成为卫国的权臣。在《孔子家语》说灵公乃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在《韩非子·说难》记载了“分桃之爱”。讲弥子瑕与卫灵公一起游果园,弥子瑕摘下树上的桃子来吃。吃到一半才想起傍边的卫灵公,于是将吃剩的果子放进卫灵公的嘴里。卫灵公不但没怪罪,还说这是弥子瑕爱他的表现。后世用“分桃”或“余桃”作为同性恋的代称。偶或用“弥子”指同性恋者。后来弥色衰爱弛,失宠于卫君。

称呼二:龙阳

龙阳之好形容同性之好,龙阳君生活在战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安釐(xi)王的男宠。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因龙阳君泣鱼固宠而被后世熟知。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日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突然哭了,魏王问其缘故,龙阳君说:我刚开始钓到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便将小鱼丢弃。我现在受宠于你,和你共枕,人们都敬畏我。四海之内,美人颇多。害怕魏王宠爱其他的美人,必将抛弃自己,所以流泪。魏王为了不让龙阳君伤心,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对龙阳君的爱。龙阳君不单是一位美男,也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剑术高手,同时是一位外交家。由他代表魏国出使他国的谈判,没有不成功的。龙阳君在魏王死后,仍然地位稳固,被新君倚重。然而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其人消失于一切记载中,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我想以他的美貌跟智慧,全身而退还是可以做到的。

称呼三:安陵

安陵君,战国时楚共王的男宠。贵族出生,年少时俊美可人,青年时姿容潇洒。学识渊博,有文化,有修养,而且十分精于世道。“安陵之好”出自《战国策·楚策》,安陵君有一个门客叫江已,对他说:君主待你那么好,只是因为喜爱你的美貌,以后总有色衰爱弛的一天。你最好跟君主说,连死也跟随他,就会长期得到他的信任和眷顾。可是在三年中,安陵君都没有对楚共王说过。有一天,安陵君跟楚共王在云梦打猎时,共王有感地说:今天打猎真使我快乐。但在我死后,谁还和我一起感受这种快乐呢?安陵君听后,就流着泪下跪说: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意在黄泉之下继续伺候你。楚共王听了之后大为感动,就封他为安陵君。

称呼四:断袖

古有断袖之癖,是汉哀帝与董贤的故事。董贤小时候是哀帝的伴读,人长得很秀美。《汉书·董贤传》记载:董贤二十二岁即贵为三公,“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有一次白天睡觉董贤头偏枕了哀帝的衣袖,皇帝睡醒时董贤尚未醒。哀帝便命人割裂衣袖起身,以免惊醒董贤。不过这位哀帝在位仅七年因贪色纵情而死,年仅二十五岁。分桃、安陵、龙阳、断袖等,都出自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同性恋“个案”皆属文人雅士之语。另外还有外宠、兔子、小馆、娈童等等......

这里小编只列出比较普遍的称呼,此外还有各地方言古代小说隐语等等非常之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