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奇迹胡夫金字塔,堆砌了无数埃及人一生的心血

金字塔是庇护法老木乃伊的理想场所,为什么称它为金字塔呢?这是因为从外形上看它很像汉语里的“金”字,所以我们称它为“金”字塔。西方国家则称金字塔为“庇拉米德”,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庇拉米斯”,意为“糕饼”,大概希腊人觉得金字塔的形状很像他们吃的糕饼才这样叫的吧。

金字塔最初并不是“金”字的模样,它是经过一步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这要先从埃及的墓葬形式谈起。埃及最早的墓葬是在沙地上挖一个坑,埋下尸体,然后再堆起一个坟堆,坟堆四周摆放些石头,以防沙子流走。后来就有了一个地下墓室,墓室上端盖以木顶或砖顶,在其上覆盖沙子。再后来,墓室上的沙堆也用砖墙或石墙围起,顶上亦可盖一石顶。这样的坟墓既有地下墓室,又有地面建筑。在埃及颇为流行。这种墓呈长方形,墓顶为平台,自顶往下稍向外倾斜,形状酷似埃及农民家用坐凳,所以埃及人称之为“马斯塔巴”。第一、第二王朝时,贵族们都采用这种墓葬形式。当时国王的权力还不大,他们和贵族一样,也以马斯塔巴为墓。从第三王朝起,埃及逐渐成为中央集权国家,国王的权力大大加强,贵族则臣服于国王之下。这时,国王开始寻求一种异于一般贵族,以显示自己的至尊地位的新的陵墓样式。这个任务由天才的设计师伊姆荷太普来完成。

伊姆荷太普出身平民,但聪明博学、多才多艺,尤精通建筑与医术。他那挡不住的才华使他得以官运亨通,最终高居宰相之位。第三王朝的第三个法老乔赛尔也非常欣赏他,就命其设计自己的陵墓。最初,伊姆荷太普为国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用石头砌成的马斯塔巴,但又深感这不够雄伟壮观,难以表现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决定打破旧有的设计方案,另辟新路。往往,不朽与平庸仅一步之遥。伊姆荷太普的设计并没有什么过于新奇之处,他只不过在第一个大马斯塔巴上又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然而这恰恰是伊姆荷太普天才的表现。六个马斯塔巴如果分散在墓地中,的确平淡无奇,然而换个角度使其外表成为平直的斜面。这样,美杜姆金字塔被改建成真正的“金”字形了,这是金字塔建成筑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但其内部结构还是梯形的。埃及在第三王朝时出现了金字塔建筑。由于绝大多数金字塔都建成于第三到第六王朝,所以人们称这一时期为“金字塔时代”。这一时代的黄金时期为第四王朝,在第四王朝里,建成了著名的吉萨三大金字塔,这是金字塔建筑的顶峰。第六王朝以后,埃及开始分裂,从第七到第十五王朝,由于王权衰微,这种象征中央集权的标志性建筑基本上没有修建。后来埃及虽然重新统一,并且建造过一些金字塔,但规模和影响也远不如从前了。最后一座金字塔的建成距今也有三千多年的时间。由于文字资料奇缺,特别是关于金字塔的记述只有只言片语,无法洞悉历史的真相。金字塔的建造给现代人留下许多未解之谜,有时不得不靠推测和假设来再现那段牵动人们好奇神经的历史。

现在,让我们以胡夫金字塔为例,看看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建塔之前,首先要认真选址,一般都选在尼罗河西岸的高地上。因为埃及人认为河西岸是日落之地,死者的国度,冥府里是无须见到阳光的。选择好地点后,由测量师标好位置,使塔的底面呈精确的正方形,并且对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不要小看这项工程,它需要测量者有精深的天文学和几何学知识。现在的精确测量表明:塔基四条边长的误差只有20厘米,不到千分之一;四个直角的误差最大不过三分三秒;四边的方位同准确的东西南北方位之间的误差仅在一分十五秒到五分三十秒之间,可谓微乎其微。金字塔的高度、底边长度和斜面角度的确定,也极为精确。这需要采用一种叫“滚轮测距”的方法,即先确定金字塔的高度280腕尺,再用直径为一腕尺的圆轮自高度线处水平向左、右各滚动70次,得出底边的长度。从而也就确定了5151分这个黄金角度。完成上述工作后,就需要平整塔基了。塔基必须保持绝对水平。这就要在塔基四周开凿水渠,然后以渠内的水平面作标准来平整地面。接下来要同时做两件工作:一是修一条运石头的道路,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轮子,石头通常放在圆木上由人或牲畜来拉,如果道路崎岖不平则是很难拉动的,所以要修一条尽量平整光滑的道路。由于采石场距金字塔工地较远,运送石头就要先采用船运。路通常自尼罗河岸边就开始修起,一直通向金字塔。修路的同时,另一批人忙着开凿地下通道和地下墓室。地下通道要向下挖30米,并且还要铺上石块,便于行走,地下墓室则要在一块大岩石上一点一点地凿出。这两项工作做完以后,十年已经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堆砌金字塔了。古王国时期,埃及虽已使用铜器,但石制和木制工具并未完全被取代,采石所用的工具无疑是简陋的。在没有炸药、钻头甚至连铁器都没有的时代,埃及人是怎样开采这些巨石的呢?在多年的劳动经验中他们总结出一些简便有效的办法。他们先在要采的岩石上凿出四条深沟,塞进木楔,然后灌水使木楔膨胀,木楔强大的张力使岩石沿槽破裂。或者在岩石上凿出紧密排列的许多小孔,打入木楔,随后取出该木楔再打入一根更长的木楔。这样一根根打下去直到岩石裂开。石块采下后,就地加工打磨,石块必须打磨得相当平整,这样叠合起来才会牢靠稳固,石块间的接缝紧密无比,细针、薄纸也无法插入。加工后的石块由水路运到工地附近的岸边,然后放在滚木上,经所修的石路,送往工地。这通常需要一人前方指挥,其余几十人在后面推拉牵引,还要有人不断向滚木上倒水或润滑剂以减小摩擦。开采和搬运石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然而更困难的是建造金字塔本身。

当我们看到金字塔那巨大的高度和庞大的体积,不禁要问,这230万块巨石是怎样一块一块堆上去的呢?那时候,没有滑轮,辘轳,更别提什么起重机,常用的只是一些木头杠杆。对现代人来说,要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个充满困难的挑战,埃及人到底使用了什么魔法?长期以来,人们进行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先建成一座梯形金字塔,然后运用杠杆原理,用木撬将石头一点一点撬到上层去,再将金字塔的各级阶梯补成斜面。另有人认为,建塔时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一样高的土坡,人们顺着斜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每砌好一层,土坡就要加高一层,同时还要加长土坡的斜面,以便于往上运送石块。等塔建成后,再将和塔一个样巨大的土坡移走。后一种说法由于得到考古学上的证实而被普遍认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埃及人并没有靠什么神灵的帮助或使用“魔法”,而是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据希罗多德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共花费20万人30年的时间。

如果有幸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极目远眺,你会看见什么呢?你会看见在采石场内,人们在永不停息地“叮叮当当”地敲凿着石头,或者在更遥远的阿拉伯山中,更浩瀚的大漠深处,人们辛勤地采集着更美丽的石头;你会看见在滔滔尼罗河中,来回穿梭着无数运送石头的船只;你会看见成千上万的人们在炎炎烈日下,在饥渴与恐惧中,在激昂有力的号子声里,和着血与汗将一块块平凡的石头筑成一座壮丽的纪念碑;你会看见金字塔在一点点升起,直到达到你所站的高度……你会看得更远,透过皑皑云层,穿过漫长的岁月,到历史的源头去追寻一份自信与光荣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