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处于愤怒状态”的人,我们可能会选择置之不理或暂时躲避,或者未雨绸缪地采用我们前面讲过的“情绪的按摩”。我想和大家强调一下:愤怒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之一,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

大家好,我是陈伟鸿

相信你我都一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曾碰见过“处于愤怒状态”的人:完全不讲道理,甚至是咆哮,甚至是歇斯底里,感觉随时都可能对你发起攻击。是不是很可怕?!面对“处于愤怒状态”的人,我们可能会选择置之不理或暂时躲避,或者未雨绸缪地采用我们前面讲过的“情绪的按摩”。

但,在我们自己处于愤怒状态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主题。

我想和大家强调一下:愤怒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之一,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据说,出生3个月的婴儿就有会愤怒的表现。但,愤怒的破坏性真的很大,有心理学家曾说过,人在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几乎等于0,杀伤力接近100!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勇于正视自己的愤怒,同时,更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怒火。

我们先来认识下“愤怒”。

你为什么会愤怒呢?简单地说:愤怒的核心是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你很生气,你说“我的老板在同事面前批评我,真是可气,他不应该这么不尊重我!”你的生气,是因为你没有得到尊重;你女朋友迟到30分钟,你很愤怒。但假如在你女朋友没到的这段时间里,你正好接了重要的工作电话,解决了一个工作上的难题。是不是你就不那么生气?你发现没有,不是迟到的事实变了,也不是时间变了,而是你对她及时出现的需求变了。

愤怒就是种负面情绪。如果我们不学会在沟通时控制好愤怒的情绪,那我们的表达有可能只是传达了情绪,而非内容。更可怕的是,如果控制不好,还很容易激发起报复心理。

曾有数据表明,25%的愤怒事件涉及报复的念头。国外有机构调查过所谓的“路怒症”,也就是在路上因何会发怒,比如你可能会埋怨“前面这个人开车这么慢还敢上高速?”如果此刻路怒症爆发了,可能导致你随之产生这种念头:“我真想撞一下她的车,让她呆在她该在的地方”。多可怕的愤怒啊。

那么,我们怎么控制好、管理好自己的愤怒呢?

首先你自己别一点就着。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被激怒后,我们的身体会有一些前兆,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双手握拳等等。同时,有研究表明,愤怒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钟,就如暴风雨一般,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那么,当你的愤怒即将爆发的时候,放松身体、熬过12秒可能就是我们应对、控制愤怒情绪时最首先要做的。这时候你可以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冷静下来。也可以慢慢地重复一些词汇来引导自己平复心情,比如“放松”“别着急”等。

很多被人崇拜的“强人”,常常有肆意地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时候。我曾采访过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贝佐斯可谓是现今硅谷的偶像派人物,他的商业智慧有目共睹,他所拥有的狂热内驱力和过人的胆识使过去的传统型领导相形见绌。不过在和他员工的交流中,我意外得知了一个小秘密:不少亚马逊员工私下里把他称为疯子,不仅因为他有别于常人的商业执着,还因为他喜怒无常的性格。当他发火时,前额的青筋暴露,各种难听的话语一并而出,仿佛整个人失去控制。那员工悄悄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次开会后我都害怕自己会被解雇。”

是的,作为领导人,你表达愤怒会让下属紧张甚至害怕,从而促进他们提升效率或改善工作。但这种愤怒更有可能损害你的人际关系,扭曲你的判断能力,阻碍你的行事计划。坏脾气还会给你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

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贝佐斯,别只学人家会发脾气,多花点时间学学他的商业逻辑会,让你的权威赢得更多认可。

愤怒是底线和原则的刻度,当某些人和事尚未触碰你内心的警戒线时,我们可以选择学会无视一些激怒我们的事和人,不和ta一般计较。总有一些人和事,是丝毫不讲道理的,甚至总是到处找茬、故意挑你生气。碰到这样的人和事,你越是理会他们,他们就越兴奋。这时候,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无视他们的言行,他们就会觉得无趣就自己离开了。

愤怒可以表达,但是不能任性表达,否则,你的沟通可能就要转换成对骂或者冷战。我们有时会很任性地对我们在乎的人表达愤怒,比如家人、朋友,总觉得那是一个自由的宣泄渠道,于是出现的情况就是爱我的人却伤我最深!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大企业任高管,工作压力特别大,回到家里只要孩子不听话就会特别愤怒的呵斥他,长久以后孩子变得很内向,不爱说话,看见人的时候眼神很躲闪,完全不自信。其实,亲人是你最不应该任性表达愤怒的对象,因为下辈子你们不一定能遇上,对身边的人好一点吧。(过渡音乐)

很多人都说,董明珠是个耿直的,爱发脾气的人。但其实,耿直的董小姐,在表达愤怒的时候很有分寸。总有人拿格力造手机来说事儿,销量啊 外观设计啊都会被拿来吐槽。作为倡导者,董明珠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一次对话结束后她和观众说:很多人都想和我合影,其实我也愿意和大家合影,但是我有点儿生气,因为大家合影时拿出来的手机都不是格力的,格力商城就能买到(我们的手机),你们能不能支持我一下?董明珠这种就是“温柔”地公开表达愤怒。此刻这个愤怒是要加个引号的。

温柔与愤怒看起来是一个矛盾的词,但其实并非如此。温柔并不等于没有愤怒,也不等于压抑愤怒。相反,它是一个诚实、理智表达愤怒的姿态,通过聪明合适的方式把愤怒排解了出去。

所以,你也可以试着温柔地表达愤怒。

娱乐圈最爱炒作的就是明星的恋爱消息,不管真假,吃瓜群众是乐在其中,而假消息里的当事人则不胜其扰。你听说过吴昕和潘玮柏吗?他们因为参加《我们相爱吧》节目而圈粉无数。看到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好多人都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真的情侣,于是从他们的名字里各取一字,给他俩创造了一个专属称号--无尾熊CP。 两人有一次一起出席了个活动,默契十足,媒体直接提问吴昕,你是不是和潘玮柏谈在谈恋爱呢?吴昕脸上露出明显的不快,但并没有正面表达不满,而是反问:你们咋不说我跟杜海涛谈恋爱呢?其实,这样的回答我们能感觉到吴昕已经有些愤怒了,但是她用了一种转移对象的方式来表达愤怒,没有让对方难堪,却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所以,你可以适当转移你的愤怒。

再举一个董明珠的例子。有一次接受采访,记者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格力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当中的潜台词可不是表扬。董明珠的回应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炮火连天,直言不讳地说:“纯粹讲格力的责任,我觉得不对,应该讲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责任在哪儿?我觉得首先是企业家要站起来,去担当、去面对。不要把大量的资金都抓到自己的口袋里去,应该拿出来,投入到技术研发里面。”从格力的责任到中国所有企业家的责任,其实董明珠不是转移愤怒,拉个垫背的,而是坦诚回应,以自己的企业家情坏和号召力来呼吁一个群体共同承担起责任。这是面对愤怒又超越愤怒的一种回应。

总结一下,在表达愤怒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几个点:

对事不对人。不翻旧账,这些你可能都做的不错。我想建议的是---

第一,不做人身攻击,让一切在情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进行。你看,原本是对方犯错惹怒了你,但很有可能因为你的表达过激反而让自己处于弱势。话要好好说,才会有人听。别因为自己站在更有利于舆论的位置就抬高语调、大声斥责,这样不够体面,往往还会进一步激惹对方,把沟通引向争吵。咱不做得理不饶人的人。

第二,考虑对方的接收能力。闹矛盾不意味着全面否定你们的关系,朋友还是朋友,恋人也不能一言不合就分手,如果在表达之前先用一句贴心话拉近距离,会更容易让对方放下防御,也更能促使对方换位思考。

第三,讲感受而不是上来就评价。你可以告诉对方,他做的事让你感到伤心、难过、委屈等等。情绪会传递,会让对方感同身受,相比直接告诉对方“你错了”,这样更有效。正确合理地表达愤怒,其实更有利于让双方建立起以真诚和尊重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第四,提需求和建议。表达愤怒的重点在于防患于未然,所以你要表达出你的需求,也就是下一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希望对方怎么做才不会引发矛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不愿被触碰的东西,但很难要求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自己,“愉快地做朋友”还真不容易。某种程度上说,愤怒是一种试探,也是了解彼此的过程中的一种情绪交换。我们不必回避它,而是要去了解愤怒来源于哪里。如果你能合理地表达愤怒,就意味着你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情绪,也能坦荡地面对他人。

跟你的情绪做朋友吧,别让怒火,肆意蔓延。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