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多娃娃,各种神奇,诡异的,艳丽的,可爱的,数不胜数啊:

姜涵《溪山行旅》

姜涵《蒙娜丽莎》

姜涵《早熟》

姜涵《一束梨花压海棠》

姜涵《一个诸葛亮之:如意》

姜涵《谁动了我的黑蛋糕》

姜涵《安魂曲》

姜涵《被遗弃的和服少女》

姜涵《赤目看不到的冰兰》

姜涵《人良谷欠》

姜涵《NO.3》

姜涵《NO.2》

看了这么多娃娃,有什么感觉?

告诉你,这些娃娃居然都是油画!

太逼真,太撩人,太过目不忘了不是?

或许你不知道,画家还是个男的,80后。

对了,下面这个正在作画的,就是作者了。

下面是画家本人的照片,也太酷太帅了吧,感觉像明星哈:

嗯,画家本身不是明星,但和明星打交道还是不少的,因为他的作品深得明星的喜欢,简直可以用“疯抢”来形容。

接下来隆重介绍一下画家本人。

姜涵:油画艺术家,男,1988年生,籍贯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先后就读于辽宁师范学院美术学系、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油画系、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油画系。

近年主要参展:2016年 “亚青展” “亚洲青年艺术家联展”2015年 “Han and Shawn”双个展 “2015 aau spring show” (旧金山, 美国)获Administrator award奖2014年 Oceana Art Gallery 联展2013年第二届中国青年油画家展2013亚洲当代艺术展

姜涵特别喜欢画BJD娃娃,很多作品非常有个性,得到广泛欢迎,《再见,这个世界》《天上人间》《赤目看不到的冰兰》《NO.2》《妖姬图》等作品被国内外私人藏家以及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很多明星,比如:

代表作《溪山行旅》被著名歌唱家谭晶收藏;

姜涵《黑玫瑰与白玫瑰》

《黑玫瑰与白玫瑰》《奈丽的画下方的诗句》《鸟人》《一束梨花压海棠》《青春的逝去》被中国有嘻哈音乐总监刘洲收藏;

《狂放》《曼珠沙华》被著名影视明星莫少聪收藏;

《神山》《极恶非道》《pm2.几》被著名影视导演赵晨阳收藏;

姜涵《鸟人》

《被遗弃的和服少女》被著名艺人李玉刚经纪人收藏……

那么,这样明星般阳光的大男孩是如何爱上画画,而且爱画娃娃的呢?

这就要和家庭有关了。

他的父母,就是因画结缘。

姜涵幼时与父母的合照

“父母就是因为画画在一起,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文青,喜欢用画画互诉衷肠,他们恋爱时留下的画本我都留着。”

父母恋爱时的插画本

被岁月笼罩过的画本,刻画着两个人年轻人的爱意,姜涵每每翻看这些画本,都能感受到温暖。

“小时候还不懂绘画的意义,常常翻看这些画本,便也跟着画。”

父母见他没事就爱画画,心中欣慰,开始慢慢引导他。

6岁的姜涵,在生日的时候,收到父亲赠送的生日礼物,居然是一幅仿制的《蒙娜丽莎》。

小姜涵很意外,他本以为礼物盒子里面是玩具。

此后每年的节日礼物,姜涵都会收到一幅幅仿制的艺术品。一有时间,父母会带姜涵去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参观。

在同龄人都在看动画片,热爱玩耍的时候,小小的姜涵对着一幅幅各式各样的名画,细细琢磨。凭着一股热爱,居然像模像样地临摹出了几幅像样的画作。

姜涵《蓄势发生》

亲戚朋友们欢聚一堂,父亲拿出姜涵的作品,得到一片叫好。

趁热打铁,6岁的姜涵被父母送进了美术辅导班。启蒙老师是个颇有画工的老先生。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姜涵的绘画基本功日益增加。

高中时,姜涵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尊敬的老师。这是一位有气质,且言谈极具魅力的女老师。这个青春期懵懂又精力充沛的年纪里,姜涵的色彩训练被加强。

但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姜涵却在绘画上陷入了迷茫。缺乏灵感对画者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姜涵对着自己的作品深思

“那时候把创作看得太重了,所以会很刻意编故事之类,后来画多了,内容越来越少,不会什么都画,主题也就越来越明显。”

姜涵的油画作品

在一次偶然的灵感火花,他画了一幅主题为娃娃的画作,深深地被“娃娃”吸引,随后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他都坚持着每天画娃娃。

姜涵《马赛克背后的青春》

姜涵《我想我是猫》

“我喜画静物,画人物,娃娃恰好把这两个种类完美结合了。用娃娃表达心情,觉得很舒服。”

姜涵《绿幕人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姜涵将自己的对生活的感悟绘制在一幅幅画作上,不再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带着灵魂去思考,将自己的生活轨迹印在每一幅画作上。

作品一旦有了灵魂,让不让人引起共鸣都难,把娃娃画出灵魂来的姜涵,火了,作品频繁出现在北京鸟巢、意大利米兰、美国旧金山等展览会上,许多人称他为“艺术家”。

姜涵《鸿鹿吉梦》

蔡璨蔚曾这样评价他:当强大的想象力和极其严谨的作画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非常精致、深邃而又梦幻的艺术品!姜涵先生的作品便是如此!当你在欣赏《莲》这幅作品时,你不仅会被它的精致和飘逸所吸引,还会因为它的神圣庄严而肃然起敬;而欣赏《被遗弃的和服少女》时,你又仿佛会感受到那种放逐星空般的孤寂和落寞……观者总是很轻易地就能走进画中的世界, 因为他的人偶传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和认知,所以观者与作品本身才会有心与心的交织。

姜涵的画展

但姜涵把这一切看得风轻云淡:“别把艺术家这个称呼看得太重,就是个叫法,我喜欢弗洛伊德的绘画精神,就那么老老实实的画,在画架前老死,做到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艺术家。”

这个年轻画家,说得太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