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法·思慧·修行

师父,为什么要学习“五蕴”呢?

「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你现在身体坐在蒲团上,在听、在感受、在思惟的就是五蕴。

因此,当我们在数息、观呼吸等基础法门上面,将心调得专注了,就应该进一步来观察,跟我们最贴切,每天都在一起的「五蕴」,我们对它究竟了解多少?

如果你不愿意去透视它,却认为有一个「我」在苦,这不是很冤枉吗!

真的没有一个“我”存在吗?

藉由我刚才的分析,你能找到一个「我」吗?

如果四大分开了,五蕴离散了,如同将手掌打开,请问你拳头在哪里?它只不过是五只手指头合起来,才有一个拳头呀。

我们当下观照,就知道它的本质就是无自性,当体即空。

“无我”有何作用?

因为我们执着有这个色身,所以才会有苦。

那么这个「色法」从哪里来呢?这个「苦」的结果从哪里来呢?就是我们不明白「色法」与「心法」的关系;不明白「色法」与「心法」,也是假一时因缘聚合的幻有。

所以才在根、尘、境交互作用下,生起迷惑而造下贪瞋痴的业,感得这个果报体。

因此要藉由听法才能够理解,才有办法放下对身心的执着,并以此身体来培修福慧,创造因缘。

我们不管今生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应对五蕴有深入的了解,如此才能看破、放下,解脱自在,才能更积极的广结善缘,圆满人生。

那怎样利用好这个“五蕴身”?

我们要善调这个五蕴身,让它成为一个修行的法器,每天从观念修正,从行为要求,调和身心。

禅修就在于调整观念与行为,例如,以「观呼吸」让散乱的心专注,从专注引发禅定,藉由定力起观,思惟佛法。

这样才有办法达到身心自在,当身心都自在,则每天的生活,待人处事,或任何时刻也就能够很自在。

那怎样才能更好地观照“五蕴”?

禅修能培养宁静的心,看到生命真相,处在生灭变化之中,没有一刻停留,从而逐渐发现,实质上并没有一个「我」的存在,一切只不过是因缘所生法。

因为这个生命体,是有为法,会败坏,也不能长久。

我们若对五蕴认识不深,就容易产生执着,以致被执着的苦束缚,因此,怎么能不去认识这个生命呢?

那如何正确观察“五蕴”?

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我们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将禅修的基础功夫建立之后,就应该进一步于「五蕴」身心上面,好好的观察,到底它是不是实有的?如果它是实有的,它应该可以自主,可以藉由五蕴得到持续的快乐,然而却不是这样!当我们偶尔生病,感得风寒时,就做不了主,还要靠看医生、吃药、休息等众多因缘才能逐渐恢复。如果病入膏肓,一息不来,也就无法存活了,可见得我们的生命非常脆弱。

有的人以为自己能活到一百岁,那是一念妄想。人的生命,你说它很长吗?这要看每个人的福德因缘。过去种下什么因缘,今生就会有什么遭遇,有的人比较健康,有的人却常常生病,实在辛苦!尽管身体暂时健康,但是能够维持多久时间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多一百年吧!其实,无常随时有可能会降临,我们应如是思惟,就能把握现前清明的心,善用色身,借假修真。

再者,我们每天为了要满足这个色身,要吃这个,不吃那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每天都在分别,都在爱、恶、取、舍,这样的迷惑下去,就产生造作,造业就应受苦。

众生因为一念无明、造作,被业力牵引到这个世间来,所幸的是我们有因缘听闻佛法,就应珍惜这一期的生命用功修道,若是对形成生命的五蕴不了解,无法透视其无常、无我、苦、空,身心就难以自在,更别妄想要「度一切苦厄了」!

虽然五蕴生命,处于无常、无我,虚妄不实,所谓「但有假名,全无实性」,但又不能不借助它来修道。

因此,我们应珍惜人身,时时活在当下,禅观五蕴无我,如此才能断除我法二执。

感恩师父,佛法真的好高深,弟子从今天开始发愿要好好学习,南无阿弥陀佛。

END

相关文章